張哲云
摘 要:體育教學醫務監督就是從醫學、生理學的角度引導體育運動參加者既要充分發揮機體的最大潛能,增強體質和提高運動成績,又不致過度疲勞而損害健康。采用脈搏測定來衡量體育課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作為體育教學醫務監督的手段,方法簡單易行,效果明顯。
關鍵詞:脈搏測定;體育教學;醫務監督
教師只有加深對脈搏的認識,明白醫務監督的重要性,才會自覺地加以運用,促進體育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一、脈搏的概念
脈搏是體表可觸摸到的動脈搏動。人體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血液所組成,負責人體氧氣、二氧化碳、養分及廢物的運送。血液經心臟的左心室收縮而擠壓流入主動脈,傳遞到全身動脈。動脈是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與肌肉所形成的管路,當大量血液進入動脈會使動脈壓力變大使得管徑擴張,在體表較淺處動脈就可感受到。脈搏通常與心跳速率一致,借助觸摸腕部的橈動脈可以測量脈搏速率。正常成人范圍是每分鐘60到100次,通常為每分鐘70到80次,平均每分鐘約72次。
二、體育教學中實施醫務監督的意義
醫務監督是對從事體育運動人員的身體進行全面檢查和觀察,評價發育、訓練和健康狀況,為體育教師提供科學訓練的依據,保證運動訓練順利進行并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手段。脈搏受心情、氣候、身體狀況、活動項目和內容、練習的量等因素的影響。研究不同性質的活動對脈搏的影響目的在于為安排好體育課、檢驗課的運動負荷,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手段,提供更為直觀的理論參考依據。
三、體育教學中運用脈搏測定進行醫務監督的策略
1.醫務監督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醫務監督研究運動對機體的影響,運動參加者的健康狀況和運動能力,包括研究運動實踐中出現的生理和病理問題;運動員機能狀況評定;運動性疾病防治;病后訓練安排;運動衛生;消除疲勞的方法等。體育教學實踐中的生理和病理問題是學校體育醫務監督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人體對運動適應的生理規律的科學研究及其在訓練中的實際應用。
2.脈搏測定在體育教學中的表現
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在運動過程中,在一定范圍內,脈搏與吸氧量、與人體的做功能力呈線性相關。因此,在運動過程中脈搏的快慢能反映運動強度的大小;在安靜狀態下,脈搏反映機體的恢復程度。在運動實踐中,通常把脈搏作為反映運動機能狀態的窗口而廣泛使用。我們需要了解這么幾種脈搏情況:安靜時脈搏、晨脈(即基礎脈搏,是指清晨起床前,清醒狀態下,臥位的脈搏數)、運動中脈搏、運動后脈搏。
3.體育教學中使用脈搏測定的途徑
(1)衡量運動量的大小
脈搏測定是衡量運動量大小簡便易行的方法。一般而言,中學時期的學生運動時脈搏應控制在每分鐘140到150次,并且至少維持5分鐘就能達到發展心肺功能的目的。在這個范圍內,15分鐘后脈搏沒有恢復到運動前水平,說明運動量大了,若運動后脈搏的變化不大,并在3分鐘內恢復,表明運動量太小,可適當增加運動量。
(2)評定學生的體質狀況
在一段時間內對晨脈進行反復測試,并記錄在案,測量晨脈時要注意力求準確,讓學生了解脈搏知識,知道怎樣測定脈搏,選擇測量時間,可安排在學期初和半期考后,此時測得的晨脈數可作為參考,用來總結和改進教學工作,確保晨脈的準確性,規避因過度疲勞、興奮、精神緊張、天氣悶熱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測試結果超出基礎脈搏。根據測量并記錄在案的數據,隨時了解學生體質變化情況。
(3)檢驗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基礎脈搏數值的變化,直接反映學生的恢復情況和運動前體能狀態。如果基礎脈搏突然產生變化,應及時尋找原因,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如果是因為運動量或強度過大,則需要指導學生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和體能恢復,及時調整訓練內容、計劃,使身體機能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
(4)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在對體育教學進行脈搏測定時,可以將一堂完整的體育課分成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四個環節,在每個部分結束時,指導學生進行脈搏測定,了解一下學生的機能反應情況。
(5)測定時機和方法的把握
在體育課堂實施脈搏測定時,學生“動”時測定要做到快,“靜”時測定要做到穩。例如開始部分和結束部分完了時,要等到讓學生安靜下來,穩定好情緒再進行測量;而基本部分,則應練習剛一做完馬上就測。教師發令計時,口令洪亮、短促,采用6或10秒鐘的數字值作為測定值,提高測量效率。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普及脈搏測定的相關知識、技術和方法,加強醫務監督意識與行為,提高醫務監督能力,預防運動損傷,激發學生鍛煉的熱情,促進學生參與體育活動,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運動計劃,有效地增強體質,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與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07.
[2]王步標,華明,鄧樹勛,等.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77,470.
[3]胡英清.科學健身運動相關問題分析[J].體育學刊,2003,10(1):63-6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