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軍
摘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眾所周知,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不僅僅要依靠學校教育,還要依靠家庭教育。唯有家庭與學校攜手,家長與教師并肩才能促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究竟應該如何通過實施家校共育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緊緊圍繞“喚醒意識、暢通渠道以及搭建平臺”三個方面展開淺顯論述。
關鍵詞:家校共育;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策略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這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各種習慣的萌芽期。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小學生能夠初步形成良好的習慣,他們就會從這些良好的習慣中受益一生。
一些家長錯誤地把教育狹隘地只歸結為學校教育。殊不知,在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因此,為了富有成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僅要依靠來自學校的教育,也要依靠來自家庭的力量,即進行家校共育。下面筆者將以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為依據,結合具體的案例,淺顯論述一些家校共育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
一、以宣傳教育為手段,喚醒家校共育意識
在家校共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大部分家長都缺乏意識。如果不能夠讓家長認識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喚醒家長參與家校共育活動的意識,單憑學校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不現實的。因此,為了富有成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必須要在深入了解家長知識水平層次的基礎上,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學生家長進行宣傳教育,以此喚醒學生家長參與家校共育的意識。
比如說,教師在籌備家長會的過程中,可以在深入挖掘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基礎上,根據班級各種實際,精心制作一些有關家校共育的精美實用的PPT課件。教師要以這些PPT課件為媒介,對學生家長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因為這些PPT課件遵循科學的教育理論,結合具體的教育實際,所以能夠迅速喚醒學生家長的家校共育意識。
教師富有成效地宣傳教育手段,讓家長清晰明確地認識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長的家校共育意識被逐漸喚醒,為家校共育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埋下了伏筆。
二、以信息技術為推手,暢通家校共育渠道
家校共育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實施離不開通暢的家校共育渠道。在以往,由于受到時空等因素的限制,致使家校共育的渠道不夠通暢。一些家長想要積極參與到家校共育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來,但是卻陷于“參與無門、共育無路”的尷尬局面。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縮短了時空的距離,為人們搭建了一座彼此溝通、相互了解的橋梁。基于此,教師可以以信息技術為推手,層層深入地暢通家校共育的渠道。
比方說,教師可以組建一個班級微信群,在班級微信群中,教師除了分享一些有關學習的內容之外,還可以分享一些家校共育的內容。當然,為了讓更多的家長參與進來,教師還可以在微信群中組織學生家長進行深入交流。教師也可以讓一些優秀的家長在這個微信群中分享一些自身教育子女的經驗。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家長在微信群中提出自己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然后,鼓勵其他家長針對這些困惑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的意見建議。
信息技術在家校共育過程中的巧妙運用,使得家校共育的渠道暢通無阻。與此同時,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會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逐漸養成。
三、以各種活動為支撐,搭建家校共育平臺
形形色色的活動是家校共育的重要載體。在形形色色的家校共育活動中,家長不僅會更進一步地認識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還會學習到更多家校共育的方法。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可以從家校共育活動中學到更多,比如說,家長不僅可以向教師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還可以更多地向其他家長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隨著家長家庭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家校共育工作也會更加富有成效性。
學校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誠摯邀請家長,并在開展學校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如詩歌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以及文藝比賽中,學校都可以讓學生家長積極地參與進來。
教師圍繞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設計形形色色的家校共育活動,以這樣的家校共育活動為支撐,家校共育的平臺也就會被搭建起來。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必須要想方設法豐富宣傳教育的形式,以宣傳教育為手段,喚醒所有家長參與家校共育的意識;學校必須要靈活自如運用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以信息技術為推手,暢通全面實施家校共育的渠道;學校必須要有的放矢地設計寓教于樂的教育活動,搭建全面開展家校共育的平臺。
總而言之,教師要通過喚醒家長家校共育的意識、暢通實施家校共育的渠道以及搭建開展家校共育的平臺等方式來扎實有效地落實家校共育,借此讓家庭與學校攜手,家長與教師并肩共同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曾靜.家校共育,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2):202.
[2]李錦宏.家校聯手,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都市家教月刊,2017(6):285.
注:課題名稱: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課題類別: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758。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