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倉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閱讀,不能閱讀,不懂閱讀,語文教學就顯得蒼白無力。閱讀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占比非常大,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指導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閱讀重要性;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方法;閱讀指導
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閱讀,不能閱讀,不懂閱讀,不會閱讀,那么,語文教學就是一團亂麻,一張白紙,顯得蒼白無力。閱讀是支撐整個語文教學活動的支點。我們也是通過閱讀獲得外界的信息,感知知識內容,閱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語文信息源。葉圣陶先生說:“為養成閱讀習慣,非多讀不可;同時為充實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讀不可。”閱讀可以積累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感情,使我們更加懂得審美,懂得創造,懂得生活。可見,閱讀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的天性,興趣是掌握知識最主要、最根本的途徑和方法。它影響知識的掌握程度、掌握數量,甚至是質量。任何學科的知識如果離開興趣這個先導,學生都不會學好,也不可能達到目的。興趣是也是最好的老師,只要興趣達到了,學生自然而然就會主動、認真地樂于去學,而不是被迫地反感應付。這樣學起來不但快樂而且在不知不覺中還學到了許多知識,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何樂而不為呢?因此老師只要善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感興趣的話題,活動,學生不但學到知識,還會激發出他們的發散思維,挖掘他們的潛力,引起他們更多的想法,他們就會帶著興趣的疑問去思考、去研究、去琢磨,同時也會去解決,那么,這樣就很容易激發起他們閱讀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閱讀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不但輕松地收獲了知識,而且還能培養出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培養興趣是十分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不斷挖掘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的閱讀將會有顯著的提高和進步。
二、培養閱讀習慣
良好的興趣是閱讀的內驅力,那么,良好的習慣是閱讀能力的外在動力和誘因。平時就培養出好的閱讀習慣,做出的閱讀計劃,定時定量地閱讀,日積月累,到一定的時間就會有明顯的收獲。習慣都是平時培養和鍛煉出來的,養成什么樣的習慣就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好習慣,使學生愛閱讀、樂閱讀、想閱讀。等到這個習慣成熟之后,那么閱讀就會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模式,慢慢就會變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可以開展一些閱讀比賽、評比活動、讀書月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學生讀書計劃落實的情況,這些活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也會培養出一定的閱讀習慣,那么閱讀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因此,作為語文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習慣才有好的學習成績、好的學習結果。
三、課外閱讀指導
學生想要增加閱讀量,單單靠課內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增加課外的閱讀量。而且,現代的知識日益更新,科技發達,在這樣的環境與條件下,學生不能死板地拘泥于書本上這些簡簡單單的固定的知識,應該打開眼界,開闊視野,用長遠的眼光、多變的思維去分析、去考慮、去理解這個多變的世界。只有我們真正走出去、邁出去,才能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不僅步伐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心跟著走出去。所以,我們只有通過一些重要的課外閱讀,才能了解更多的內容,了解更多的信息。那么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清晰地去了解更多的內容,就需要教師的指導和指引。只有教師正確地指引,學生才不會走彎路,才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引領正確的方向,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有益的讀物等,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另外,老師還要指導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閱讀。例如,一篇文章出現時,要幫助學生分層次、分步驟去解讀、去分析,一步一步理解文章的意思,剖析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脈絡。這樣有目的、有層次、有順序地理解文章,學生才不會走彎路,而且更快地到達目的地,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才能夠輕松快速地理解課文,明白大意,理清課文脈絡。此外,教師在講授課文的時候,可以事先提出問題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課文,例如,課文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學生通過提出問題,進而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最后達到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
總之,閱讀在小學生語文學習中占據的比重非常大,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興趣,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加強課內外閱讀的指導,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慢慢有所提高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志格.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08(21):45.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周瑛.教育心理學—修訂本[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