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蕊香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不斷得到革新的過程當中,要注重作業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鞏固作用,發揮作業對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作用。傳統教學方式下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安排分隔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聯系,學生作業與學生實際認知和問題解決能力不搭配直接導致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事倍功半。在新課改教學目標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學習進度,科學布置作業,以作業作為一種教學策略,提升學生數學成績及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作業探究
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內容與作業雖然聯系緊密,但是作業的內部結構與學生學習進度出現一定脫節狀況,作業是學生課堂理論知識鞏固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數學學習要求學生理論邏輯思維能力較強,作業是提高學生理論思維邏輯能力的重要途徑,數學作業與學生數學素質培養關系較為密切。但在傳統教育方式下,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數學作業對于學生來說就像是一把雙刃劍,這把雙刃劍用得好才能強化學生數學學科相關能力,傳統的題海戰術不再適用于素質教育推進的今天,傳統的題海題型千篇一律,不利于學生多維視角看待問題,不利于激發學生數學問題解決創新意識。新課標改革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把握學生課堂理論知識掌握進度與能力,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布置作業類型與數量,專項提高學生弱處,同時讓學生在身心輕松的情況下投入數學學習當中。將人文關懷融入數學作業布置過程當中,有利于提高數學學科趣味性和生活性,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自覺性。
一、生活化教材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營造開放性學習課堂,就要讓學生在理論知識課堂上看到一些來自生活實際的數學案例,將學生理論學習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從學生熟悉的事物打開學生數學學習的大窗口,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在生活實際當中得到應用,并且得到一定體驗價值,讓學生生活經驗輔導學生進行數學理論知識學習,生活化教材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內部結構的進一步優化與升級,以學生為中心設置作業體現學生本位主體意識與地位,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保持主動地位,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學科自覺性,學生學科自覺性,有利于提高學生作業完成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傳統數學教學局面下的作業抄襲情況,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有利于學生迎接下一階段數學學習。
二、發展學生的個性,保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既包括具體模塊,也包括抽象模塊,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重要階段,數學學習對學生抽象思維要求較高。教師要以數學作業為引導,降低非智力因素對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教師在數學作業設計過程當中要避免千人一面等不良現象,充分挖掘學生個性特點,將學生個性特點與作業情況緊密結合起來,教學效果直接反映在學生成績之上,也體現在學生數學學習的輕松心理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才是數學教學的長遠理想成效,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數學短暫性教學,數學作業與情景教學有機結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循序漸進過程當中逐步提高數學學科認知水平,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本位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個性思維發展。
例如,在教學“線段、直線與射線”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傳統板書與動畫形式有機結合,活躍課堂氣氛,以圖片與聲音結合的動態教學吸引學生學習目光,同時根據探究式教學模式思路,將問題難度梯度化,逐步融入課堂作業當中,讓學生在課堂作業練習過程當中消除對數學作業的恐懼,教學的良好效果能延伸到學生課后數學作業練習過程當中,科學教育方式的延續性較強,對學生的影響較為深遠,而且是在學生不知不覺時滲入學生學習理念當中。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教師要培養學生本位主體意識,將學生主觀能動性貫穿于教學整個環節當中。小組合作交流模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體現了學生的個體思維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學習需求進行優化教學方案,教師要配合學生學習需求的理念融入課后作業的設計當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優化作業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整體學生數學成績,又顧及一部分學生個體。教師將基礎性知識與選做題糅合起來,既考慮到需要鞏固理論知識的學生顧及理論知識題目,讓部分需要在數學領域得到提升的學生在選擇題訓練過程當中得到相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統計”這一章節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自主探究,調查學生來學校的方式與途徑,并且整合出精準數據的表格,在小組探討過程當中進行數量分析,并且對學生上學方式的選擇原因進行深層次剖析,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實踐鍛煉過程當中鞏固與統計相關的理論知識,也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參考文獻:
[1]葛建華.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的實踐與探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
[2]王玲.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作業生活化的有效設計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