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星
摘 要: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數學能力及思維的培養情況。為了不斷地提升復習課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教材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建成完整的數學體系,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主要以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教材為例,對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教學的策略選擇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復習;教學策略
單元復習課主要是指教師帶領學生對單元內知識進行總結概括,使其變得更為細致化與條理化。借助系統化的單元歸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單元復習作為課程教學的薄弱環節,為了不斷提升復習效果,教師需要提高自我對其的重視,立足于整個單元知識,創新復習活動。
一、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開展情況
1.缺乏自主學習意識
數學課程作為系統化教育科目,受到數量龐大、單一枯燥等因素影響,大部分學生表示不喜歡數學課程。從當前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來看,課堂氛圍十分低沉,教師一旦提及復習課,學生就會十分排斥,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復習。基于這種情況,要深入調查問題的原因,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1]。在傳統復習課堂中,教師通常會采取題海戰術,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提升學生的成績,但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2.效果不顯著
在教師眼中,雖然許多試卷中涉及的問題已經在練習中多次遇到,卻依然有很多學生會出現錯誤。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學生沒能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缺乏對數學知識的整體認知。因此,教師需要創新教材使用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潛能,在規范學習習慣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復習課的教學質量。
二、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教學的策略選擇
1.分析教材,構建知識體系
數學作為耗費時間與精力的一門課程,涉及大量的數學概念與知識點,加之小學階段學生沒有形成抽象思維,導致其無法從整體框架的角度出發解析問題。因此,教師在正式教學前需要深度分析問題,合理構建知識框架,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按照學生日常作業完成情況、認知能力、學習興趣等,掌握學生的復習盲點,幫助學生及時改正學習問題[2]。
如:在復習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內容時,教學目標旨在學生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夠準確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區分方向知識,在帶領學生回顧知識時創設小明和小紅去動物園游玩的情境,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幫小明和小紅指路,為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要求學生將討論結果記錄在筆記中,最后全班進行交流。此種梳理知識的手法,有效降低了學習難度,便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倡:“數學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解去獲取。”為了充分體現新教學思想,在復習環節教師需要以學生現實生活為切入點,設置針對性的復習方案,幫助學生把握知識難點。借助學習討論展現學生話語權,結合教師的針對指導,構建良好的復習環境,從根本上提升了復習效果。
2.科學取舍,強化復習重點
在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中,既要將散亂的知識連接起來,又要準確分析知識的主次。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以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為突破點,將易混淆、易錯點進行梳理,從而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復習清單。
如,在復習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認識圖形”內容時,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物質,旨在讓學生找出圖形在生活中的原型,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教師需要設計多種類型的數學問題。如:第1題考查學生對基本圖形的認識;第2題考查學生對正方形和長方形之間關系的理解。第3題考查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第4題考查學生對數學基本圖形的運用和創新等。
在開展數學復習活動中,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教材知識點進行層次化梳理,創新編排教材知識,將知識合理地滲透至學習情境中,使學生能夠在游戲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與趣味性。與此同時,在評價學生復習表現時,需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調查研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指導,稱贊學生的學習表現,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認可后,會更加樂于參與數學復習活動,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全面挖掘了學生的數學潛能。
綜上所述,為了不斷提升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創新教育理念,立足于教學實際情況,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心理狀況等要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為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扎實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程宏.例談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的教學策略:以“圓”的單元復習課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16(34):46-48.
[2]韓永蘭.借學生自我反思之力成復習課教學之效:小學數學高段單元復習課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5):7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