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成改
摘 要:音樂教育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它以音樂藝術為媒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通過音樂教學,可以熏陶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增強其愛國主義思想。教會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集體,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關鍵詞:音樂教學;德育滲透;陶冶情感
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無處不在。它貫穿于音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我把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歌唱教學、器樂教學和欣賞教學這三個部分貫穿在德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幫助他們牢固地樹立德育意識,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
一、突出歌唱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小學音樂教材中要求學生歌唱的歌曲有很多,在教學中,我挖掘歌曲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作品的音樂形象,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他們的心靈。在教唱歌曲中,我會根據音樂的題材講音樂故事,將著名的音樂家故事、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會在音樂故事中學到很多道理。
1.《國歌》中的德育滲透
《國歌》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這首歌曲是四年級上冊中學唱的歌曲。在上課之前,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先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講述這首歌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并且播放《國歌》讓學生全體起立,模仿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仰望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激動場面,學生身臨其境,在音樂聲中感受到那個拼搏的時代,激發(fā)了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使學生的審美感受達到高潮,讓學生感受到做一個中國人的驕傲。
2.《大鹿》中的德育滲透
《大鹿》是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歌曲,在學唱這首歌曲之前,我先利用插圖講故事:小白兔在森林中開心地采著蘑菇,不料竟遭到大灰狼的追捕,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森林中的大鹿挺身而出保護了小白兔。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對大鹿充滿了敬佩之情。此時,我又提出問題:“大鹿如果不幫助小白兔,結果會怎樣?當同學遇到困難,你會怎樣對待?”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通過討論學生知道,如果大鹿不幫助小白兔,小白兔肯定會被大灰狼吃掉,當同學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積極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學生不僅學會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知道了要擁有勇敢善良的品質。
二、突出欣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欣賞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從好的事物中感受到美,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藝術中去發(fā)現美的存在。在欣賞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感受音樂,使其全身心地投入美妙的音樂世界里。
1.《彼得與狼》中的德育滲透
在欣賞四年級下冊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與狼》時,這是一首帶旁白的管弦童話,講述了彼得與大灰狼作斗爭、保護小動物們的故事。樂曲有深刻的含義,講述了主人公彼得以勇敢和機智打敗了兇猛的大灰狼。讓學生知道故事蘊含的道理,只要大家團結起來,機智勇敢地和敵人進行斗爭,就一定可以戰(zhàn)勝困難。
2.《二泉映月》中的德育滲透
在欣賞阿炳的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一幅惠山泉水邊夜景的繪畫,月光如明鏡照在泉水中,學生在音樂聲中身臨其境,體味飽經風霜苦難的阿炳,在惠山泉水邊用二胡來抒發(fā)心中之情。通過教學,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樂曲表現出舊社會被壓迫者遭受苦難的一顆脆弱的心。學生從歌曲欣賞中學到了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積極努力地去奮斗。
三、突出器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器樂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學生思想素質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視和加強民族器樂教學,對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弘揚愛國主義、提高學生藝術修養(yǎng)和人文素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戰(zhàn)臺風》中的德育滲透
在欣賞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戰(zhàn)臺風》時,該歌曲是古箏獨奏曲,由王昌元作曲,曲調氣勢磅礴,音樂形象鮮明,演奏技巧新穎;快速段落緊張激烈,慢速段落優(yōu)美抒情。樂曲成功地表現了碼頭工人堅強的精神和不怕困難的英雄氣概,在授課中,我讓學生觀看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欣賞樂曲,通過觀察,了解古箏的基本結構和演奏技法及其音色特點。以美的聲音來激發(fā)學生學的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審美能力,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達到德育的目的,讓學生向樂曲中的碼頭工人學習,不畏艱苦,堅強勇敢。
2.《花兒與少年》中的德育滲透
在器樂合奏《花兒與少年》訓練中,我多多鼓勵學生。在吹奏時我讓學生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地練習。學生掌握后,我對學生的要求變得更嚴格,讓他們做到音樂、節(jié)奏、呼吸一致,讓學生感覺到聲音的協(xié)調性。在器樂教學過程中,學生自覺地學會了合作,突出了團結一致,顧全大局,滲透了集體主義觀念的德育。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時代的要求,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循循善誘,加強德育滲透,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素質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發(fā)揮音樂的德育作用,讓學生的情操得以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健康快樂地長大,讓德育之花在藝術的土壤中開得更加燦爛!
參考文獻:
[1]李銳.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學文摘,2017(6).
[2]高翎雁.音樂教育滲透德育教育[J].民族音樂,2009(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