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必須有效地滲透教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掌握最基本的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想;滲透
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式,重視數學思想滲透,確保學生能夠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數學這門學科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數學思想方法滲透有著巨大的實踐意義。
一、在備課環節中提煉數學思想
在數學教材中,不僅涵蓋著一定的數學知識,同時還包含著一定的數學思想,尤其對于小學數學來講,知識結構較為清晰,但對于數學思想來說,則分散于各個章節,也就是說,分布在每一個知識點中。所以教師在具體備課過程中,一定要詳細地掌握教材,要不斷總結數學概念、數學方法,明確教學思路,確保能夠將各個知識點有效地連接起來。同時教師在設計提問環節、例題講解環節、知識點歸納環節時,也應該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比如,在具體推導圓的面積時,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用紙剪出一個圓,再將圓對折、對折、再對折,分為若干等份。之后,讓學生自己進行拼接,拼接出來的圖形特別類似長方形,雖然圓的形狀變了,但是它的面積沒有變。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就能夠使學生不斷提升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轉換思維,從另一個角度對待問題。
二、在課堂探究中體驗數學思想
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必須積極地引導學生掌握概念的形成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啟發自己的思維,從而在具體推導過程中,發現知識、解決問題。同時還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學會動手操作,自我歸納知識點,讓學生能夠掌握比較系統的知識框架,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夠為數學思想的培養提供一定的知識基礎。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或者是算法等知識來說,要想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數學思維能力,則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無法單純地靠做題就能獲取數學思維。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也應該有效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每一個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確保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能夠獲取相應的數學思維。比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就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簡拼,然后讓學生回答為什么要沿著高剪,簡拼之后的圖形是什么。讓學生親自實踐之后,可以分成小組展開探討,讓學生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三、在練習中領悟數學思想
對于數學學習來說,通過做一些針對性的題目,也能夠有效地提高數學成績,同時做題也是數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有可能會發生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教師在具體講解過程中,學生是能夠聽懂的,但是題目發生一定變化之后,學生就無從下手,找不到解題思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真正掌握數學知識,沒有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框架,未將數學知識內化,沒有深刻理解其解題思路。針對于這種現象,教師就應該給學生留夠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己動腦實踐,不斷思考,再讓學生在具體的練習中,繼續思考反思,最后形成具體的數學思想。在回顧知識時,可以促進學生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獲取相關解題的技巧,有助于知識點不斷內化,從而提高解題的能力。當然教師也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學會反思,學會總結知識點,促進知識點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解題能力,使學生真正掌握并且能夠熟練運用數學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
四、在作業中用數學思想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教師還要注重實踐作業的有效布置。在布置作業時,最好可以選擇一些開放性、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以促使學生將生活問題概括成數學問題,利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各種圖形,之后讓其計算各種圖形的表面積。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夠活躍自己的思維,在具體解題過程中,能夠聯想到各種圖形,使思維更加立體,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刺激學生思維不斷活躍,同時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加強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確保學生能夠經過努力探索,有所收獲,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獲得自信,在親身探索過程中,不斷強化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費佳.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和探索[D].貴州師范大學,2016.
[2]朱姣姣.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活動教學中的滲透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3]薛文旅.小學數學方程單元教學中滲透模型思想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4]林紅霞.小學數學教學中思想方法滲透的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