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騰
摘 要: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在人們生活與學習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互聯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一經提出就受到了教育界廣泛的關注與重視,是近年來教學改革當中比較有創新意義的舉措。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對“互聯網+”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的可行性分析,探究“互聯網+”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積極有效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互聯網+”的概念最早是在2012年由易觀國際的于揚提出來的,該理念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熱議。之后在各種新聞報道中頻頻提起,使得“互聯網+”成為我國近幾年來熱度不減的流行詞,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結合成為人們不斷在探索與熱議的領域。受此啟發,本文率先提出“互聯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具有極大的創新意義,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水平,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發展思路與創新活力。
一、“互聯網+”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知識水平和人生經驗基本還處于一個較低層次的水平,對于外界世界充滿著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他們的知識面,我們必須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在平時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搜尋大量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和信息,使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課文的核心思想、發生背景和情感表達,使學生在掌握基本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到大量的課外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展。
2.提升教學效率
對于教師來說,互聯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使得教師的工作量減少,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被激發,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知識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教師如果不使用互聯網技術,將會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出現極大地彌補了教師自身知識的匱乏,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活躍課堂氛圍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氛圍都較差,基本上都是依靠教師的單調講解,學生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是“互聯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面結合卻可以改變這種現狀,真正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當遇到一些比較抽象或者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等互聯網手段,使問題能夠直觀立體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能夠迅速理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頻繁,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二、“互聯網+”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的可行性分析
1.“互聯網+”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是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大背景,任何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都要圍繞這個中心目標展開。從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來說,“互聯網+”的模式與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不謀而合。首先,“互聯網+”的模式改變了教學過程中知識傳授的傾向性,強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與習慣。其次,“互聯網+”的模式改變了當前教師過于注重課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最后,“互聯網+”的模式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篩選信息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
2.“互聯網+”使語文教學更加生活化
語文這門學科與其他的學科不同,它更富有感性的認識,生活化的氣息更濃,語文一旦離開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變得毫無意義。因此要想使語文教學實現更大的提升和發展就必須使它能夠更加貼近生活,“互聯網+”的模式恰好迎合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使我們生活中的情境或者自然景物都搬到我們的課堂當中,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悟生活,體味語文的魅力。
3.“互聯網+”與語文教學思維相通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互聯網+”與語文教學思維具有很大的相容性。互聯網作為一種基本的技術工具,能夠為其他行業或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同理,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主要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能夠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互聯網+”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探究
1.在創設情境中實現兩者的融合
所謂創設情境就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某些物體、道具來創設一種模擬的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加深對事物的認知,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多媒體技術融合情境教學能夠帶給學生更棒的學習體驗和更深刻的認知,例如在學習《狼和小羊》這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所要傳達的道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做一個故事背景,讓學生自己扮演狼和小羊的角色,在表演故事情境的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獲得樂趣。
2.在豐富學科素養的過程中實現兩者的優化
豐富學科素養是一個十分系統的工程,語文學科素養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言能力、語文思維、審美發展、道德品質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些方面的培養依靠單一的課程講授很難實現,因此互聯網的優勢日益顯現。在圖像與文字的結合中,在聲音與影像的變幻中,學生的學科素養得到了全面提升。比如在學習《黃山奇石》時,通過互聯網技術學生不僅可以直觀地看到黃山的美景,還獲得了動態美、靜態美以及色彩美的多元豐富的影像資料,使學生的審美能力獲得更大的提升。
3.在促進讀寫教學中實現兩者的結合
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習除了培養基本的學科思維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基礎的讀寫能力。互聯網技術下的應用打破了傳統單一的閱讀對象,不再僅僅是課本或報刊,學生的閱讀對象開始變得豐富多彩,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蔣瑩嬌.“互聯網+”時代對大語文課堂的思考與實踐[J].考試(高考文科版),2015(17).
[2]劉繪華.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與“互聯網+”的融合之路探尋[J].內蒙古教育,2017(8):126-12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