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穎
摘 要:剛跨入小學階段的低年級兒童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他們的好奇心和讓人吃驚的模仿力是接納知識最有力的介質。創設一個寬松、快樂、富有童趣,又不缺乏中國民間藝術知識的美術課堂,使兒童在不知不覺間欣賞中國民間藝術,了解民間藝術,學會簡單的民間藝術品的制作,讓中國民間藝術深入孩子的心中,得到良好的傳承。
關鍵詞:美術;中國民間藝術;開放教學;情感交流;傳承
在現代教育理念和中國傳統藝術的碰撞下,如何利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思想來實施民間藝術的傳承?近幾年“教育學方式轉變”的大風潮席卷著各個學校各科課堂,“自主探究的教學”和“小組合作的形式”使單一的課堂發展成更為活潑開放的課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小學美術課堂開展民間藝術熏陶的必要性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勞動者在時代的變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民間藝術就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生活和審美需要而創造的藝術,作品充分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民間大眾的審美需求和心理需求。為了讓新一代不會遺忘歷史,能夠傳承這些藝術瑰寶,我們必須在課堂上讓孩子去了解這些民間藝術。
二、我的民間藝術教學實踐
根據我的教學實踐,以《民間玩具世界》這節課為案例進行分析。通過對民間玩具的欣賞,學生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民間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紋、材料等,體驗民間玩具的地方文化藝術特色,增加審美趣味,培養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并感受民間玩具造型、色彩特點與審美情趣,能用語言描述民間玩具的藝術特色,認識不同的民間玩具,不同外形、色彩、材料的特點。
1.激發情感,導入課題
(1)播放視頻《泥娃娃》,讓學生欣賞,感受傳統玩具的趣味性。通過引導,讓學生從色彩、花紋、材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究。
(2)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這部動畫片跟我們平時看的有什么不同,從而引發他們的好奇心,進而深入探究這些民間玩具的表情、顏色搭配和特定的歷史背景。
由于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的原因,趣味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用學生喜歡且具有藝術代表性的中國傳統動畫片來開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體會中國傳統玩具也能像國外的動畫片一樣動感好看,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感受認識
(1)出示實物玩具“布老虎、紙扎風箏、十二生肖掛飾、小泥人、布袋木偶”,請幾個學生上來摸一摸,點五位同學上講臺,每個學生拿一個玩具回到自己小組。通過學生自己摸、看得出“布老虎”是用布和彩線這兩種材料做成的;“紙扎風箏”是用紙和竹兩種材料做成的;“十二生肖掛飾”是用布和彩線做成的;“小泥人”,使用泥做成的結論。以小組匯報的方式總結出運用最多的顏色,發現花紋的對稱。通過比較分析民間玩具的造型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玩具的區別,發現民間玩具更為夸張、生動傳神。
(2)通過分析比較和小組討論,讓每個組用一句簡短的語言表述民間玩具的特點。
(3)通過多媒體,學生了解了民間玩具產生的歷史背景。最后,小組討論得出民間玩具不僅可以表演、娛樂,而且還可用于觀賞和收藏的精美工藝品,藝術價值非常高。
3.創作與展示
通過感受民間玩具濃厚的鄉土味和強烈的裝飾風格,學生了解到民間玩具都是用不起眼的材料制作的,它們造型生動,顏色、花紋漂亮,讓學生用通過畫筆畫出自己最喜歡的民間玩具。
三、實踐后的收獲
這節課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動腦和動手能力都有很好的施展。學生對中國民間的傳統玩具有所了解,并能用自己的畫體現出民間玩具的基本特征,感受到了民間玩具濃厚的鄉土味和強烈的裝飾風格。了解了民間玩具都是用不起眼的材料制作的,造型生動,顏色、花紋漂亮。學生經過思考能用簡單的語言來表述民間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紋、材料。不足點在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用色不夠大膽,無法脫離書本上的插圖。在今后的教學上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培養,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在上欣賞課前,提前告知學生預習,搜集有關資料,課堂上可以請兩位學生根據自己搜集了解的資料,帶領其他學生進行欣賞,教師再給予點撥,培養學生的自學和表現能力。
四、飄灑傳統藝術的馨香
民間藝術是一種帶有強烈民族色彩的美術形態,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為豐富的美學、歷史和人類文化等內涵,是中國民族文化的寶貴結晶。但如今民間藝術的巍巍可及,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所以,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去保護這些瑰寶,將它們獨特的藝術價值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徐貴庫.剪紙藝術引進小學美術課堂的實踐意義探索:以輝發滿族剪紙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
[2]田宇涵.淺析小學美術課程設置中的剪紙藝術[J].山西青年,2016(13).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