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旭梅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學生英語演講演示能力的培養,提出按照英語口語技能大賽的競賽模式設計英語演講演示能力培養模式,根據“三分層兩結合”原則,對教學目標、演講演示方式、任務內容進行分層,同時將課堂口頭評價和課后書面評價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英語演講演示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 機電類專業? 英語演講演示?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C-0145-02
隨著中國機電制造企業日益在國際商務活動中參與度的提高,企業的技術類型員工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英語溝通能力。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的供給者,高職院校應密切關注機電企業的崗位需求,注意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在這些就業核心競爭力當中,英語演講演示能力是重要一環。本文分析高職院校的相關英語課程設置現狀,建議按照英語口語技能大賽的競賽模式設計英語演講演示能力培養模式,并提出實施策略。
一、高職機電類專業學生英語演講演示能力概述
英語演講演示是一種用英語進行的經過選擇和精心準備的高效率溝通方式,在對外交流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日常英語口語對話不同,它要求說話者有明確的觀點或者目的,借助精心準備的書面資料或Powerpoint演示文件,通過論證的方式,用英語口語證明自己的觀點,以說服觀眾接受自己的觀點和理論。在機電企業內,技術類型的員工可能需要進行工作簡報、產品設計或投標方案展示與溝通、產品推廣與展示、產品的使用方法培訓等多種多樣的、正式或相對隨意的演講演示溝通。在涉外的機電制造企業里,這些過程需要用英語進行操作。《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提出聽說部分的業務交際內容包括:(1)面試;(2)介紹公司/工廠的歷史、現狀;(3)介紹產品的類型、性能、規格、市場等;(4)業務洽談,包括合作意向、投資意向、簽訂合同、人員培訓、專家待遇、議價、折扣、傭金、訂購、付款方式、交貨日期、保險等;(5)主持業務交流會議。在此五項中,至少第二、三、五項明確是與英語演講演示直接相關的,而第四項業務洽談中的部分內容也可能變化為英語演講演示形式。因此,在機電企業的涉外業務活動中,英語演講演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
高職院校目前的課程體系中普遍缺乏跟演講有關的課程設置,在這個要求快速、高效、大范圍進行溝通的社會環境中,英語演講演示能力體現的是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它不僅要求學生要具備流利的英語口語和較多的詞匯量及專業術語,還要求學生擁有搜集信息和資料、篩選有效論據的能力,還要求掌握信息化技術,能用相關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制作PPT文件。除此之外,它還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演講學基本知識、獨特的臺風和個人魅力。按照以上要求,筆者認為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演講演示能力培養時,可以導入英語口語職業技能大賽的“職場描述”環節的競賽模式,以其競賽形式為框架,按照競賽的核心思想設置學生的英語演講演示能力培養模式。
二、提高高職機電類專業學生英語演講演示能力的策略
英語口語大賽“職場描述”環節中,選手需根據一張反映行業或企業業務發展或社會、經濟等熱點問題的統計圖表來進行口頭描述和觀點闡述;選手要求在十分鐘內準備好腹稿,陳述內容在三分鐘內完成。評委從內容、條理、語言三個方面評定選手表現。
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學生普遍基礎較弱,專業教師大多數要求學生注重提高英語閱讀和翻譯能力,并不對英語口語能力做出要求。但是學生喜歡接觸新鮮事物,愿意展示自己的思想。因此,我們要按照“職場描述”的思路進行改進并實施。目前,改革策略應堅持“三分層兩結合”原則。“三分層”為教學目標、演講演示方式、任務內容分層。“兩結合”指的是英語演講演示任務的評價為課堂口頭評價和課后書面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首先,教學目標分層。因為學生來源不一,高職院校目前生源主要有三種:普通高考招生、單獨招生和對口招生。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參差不齊,普通高考招生生源英語素質相對較好;而單獨招生生源英語水平因未參加高考不能確定,懸殊較大;對口招生學生來自中職學校,大部分學生英語學習處于停滯狀態,基礎較弱。因此我們要對不同生源的學生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即相同的教學目標,權重不同,靈活調節(筆者設定見表1,可按需要進行調節數據)。英語基礎好的學生,注重他們知識目標的規范性建立,以達到精益求精的目的;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則重視文化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建立,使之能在此課程中也獲得實用的技能和文化素養。按照學習規律和遞進層次,我們可將教學目標劃分為知識目標、文化目標、技能目標,構建“知識—文化—技能”的遞進性學習鏈。
其次,英語演講演示形式分層。對于難度較低的英語演講演示任務類型,可要求學生提前準備PPT和演講內容,進行課堂演示;對于難度較高、專業性較強的英語演講演示任務類型,可要求學生遞交任務演示視頻;如學生依然覺得難度較大,可進一步降低難度,遞交任務演示視頻,可采取兩人或兩人以上的組合來完成任務,通過團隊協作來達到演示任務難度的降低。
再次,按模塊進行英語演講演示任務內容分層。可將英語演講演示任務分為職場模塊和專業模塊。兩個模塊都可以按照三分鐘的時限進行論述;按照商務要求和技術要求兩個方面進行劃分職場模塊和專業模塊。例如,以下為筆者所設計的一學年的英語演講演示任務內容和模塊(見表2)。
最后,所有的任務都需要合理的評價方式,筆者建議采取課堂口頭評價結合課后書面評價。課堂口頭評價主要采取鼓勵的、正面的評價。教師在學生演示過程中多予以肯定,演示結束后多問作為觀眾的學生:“表演的同學的優點在哪里?”“ 怎么做可以做得更好?”與之相對的是,課后書面評價則對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和舞臺臺風提出規范性的要求與建議,對演講內容的思想性提出深入的改進意見。
英語演講演示課程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喧賓奪主。演講演示的準備工作主要在于搜集資料和信息、制作PPT文件、演講演示任務的演練和磨合,這些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準備。課堂時間可按照“20%+70%+10%”的比例進行安排。教師講授英語演講演示的技巧和知識,該部分課堂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大部分時間,70%以上的課堂時間用于學生的演講演示的實際操練,刺激學生的有效輸出,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組織能力,強化他們實際的舞臺駕馭能力和觀眾的互動能力。10%的時間用于簡短的課堂點評,鼓勵性的話語簡短有正面影響力,也不會沖擊學生實際演練的主體地位。
因為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不能好高騖遠,要因材施教。如技能技巧可以簡單化要求,例如要求學生做任務準備時,需要解決問題的任務,如圖表分析,最簡潔的結構性思維為“列清規律—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流程說明則按照時間或者步驟順序進行組織安排,“firstly-secondly-thirdly-finally”。給學生相對比較固定和簡單的結構和語塊模式,學生可以清晰了解自己要做的任務結構。學生在做自我介紹時,可以給予基本的結構:“姓名+身份+介紹的目的”。可提供一份簡單的個人信息表格,向學生剖析何種場合可以使用何種信息。在演講時,能通過演示文件降低自己英語演講的難度,如通過富有趣味性的照片和視頻替代詞匯,以先完成整體的英語演示演講任務為第一目的。同時還可以在學生制作PPT時提一些簡單的要求,讓PPT顯得更加精彩。如要求學生制作PPT文件遵循“三個一”套路,即PPT至少得具備“1句名人名言+1幅圖+1個視頻”。這樣會讓PPT顯得有趣而多層次,而這個操作原則簡單實用,便于學生記憶和實踐。
在進行圖表說明這種常用的技術類信息表現形式時,要教會學生如何破題。如3分鐘的英語演講演示的語速,對于高職生而言,要求不需要太高,可要求學生撰寫約150詞的英語演講演示底稿。分析圖表規律時,曲線圖、柱狀圖主要使用“increase/decrease”反映數據增長或減少的趨勢;餅圖反映比例,可用“…be greater than…”“the most …is…”來強調某種或多種事物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在15~20秒內必須結束規律分析,不能糾纏于數據。在進入觀點陳述后,要根據自己平時的親身經歷和新聞時事,大膽分析和推測形成該種規律的原因。學生在此處還應該學會“講故事”,即學會用例證法,特別是用自己或者身邊親朋好友的親身感受和所經歷的有趣事例說服聽眾,證明自己的觀點。然后在此熟練基礎之上,再慢慢加入數據和技術參數等技術性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面對職業教育的實用要求,英語演講演示首先應該注重的是吸引觀眾的興趣,能讓學生所思所想所講的觀點能被觀眾理解。
最后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學生的英語演講演示能力不僅是單純的口語能力,還包括學生面對觀眾的其他非語言技能,如肢體語言、站姿和舞臺走位、手勢、觀眾的視覺接觸、PPT文件素材內容與英語演講內容的完美銜接和配合等要素。這需要事先的素材搜集和挑選、PPT文件制作、英語演講底稿的寫作,更需要學生將這幾者進行充分的融合,在課堂活動開始之前進行充分的演練和PPT的試播配合。
【參考文獻】
[1]張曉麗.關于大學英語課堂學生自主演示活動的問卷調查分析及思考[J].大學英語,2014(3)
[2]賴錚.英語演示演講——研究生高級口語課的新模式[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1)
[3]常淑麗.英語課堂口語演示活動的原則和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