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九生
【摘要】小學科學作為啟蒙課程,目的在于涵養學生科學素養,其主要通過科學實踐活動獲得。而在此類實踐活動中,科學實驗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對各種實驗進行自主實踐,有助于其動手能力的養成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將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樂趣”進行淺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 科學實驗教學 樂趣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46-02
基于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主要強調了科學探究及其過程。而探究性實驗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能訓練以及實驗結果灌輸,而需要以激發學生學習樂趣為基礎,重視培養其對實驗的實操能力以及科學探究思維,使學生能夠做到“樂學”,有利于更好構建所學知識。
一、趨近學生聚焦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樂趣
通過情境創設進行問題聚焦,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在進行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通過創設契合課堂內容又趨近學生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激發學生質疑和提問,再通過對學生質疑和提問的聚焦,提高學生的參與學習的樂趣。由此可見,在科學探究中讓聚焦問題更加趨近學生對激發學生學習樂趣至關重要。在探究問題的聚焦中,教師使其更加趨近學生,可以讓學生自主地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實驗聯想,從而提高學習效率[1]。
例如,在探究“誰更容易吸水”的實驗中,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聚焦吸水性這個焦點后,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實驗進行合理設計。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尋找身邊的相關材料,并進行吸水性的強弱猜想。再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正確的實踐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并解答自己的疑問。
二、以生為本展開,讓實驗設計成為樂事
(一)以學生能力為本開展多元化教學
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實驗方案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課堂實驗探究的開展效果。但許多學生往往想草草越過實驗方案設計,這時適當運用以探究為核心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會“事半功倍”。因此,教師以生為本進行實驗創設,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樂趣,再適時加入“聚焦-猜想-設計”的教學環節,以保證實驗探究可以環環相扣,從讓學生更樂于進行深入的課程學習。
但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知識容量不同,學生提出的實驗設計往往也會有較大差異,并大都會認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因此,對于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快速、有效的實驗方法探析,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內容設計再配以合理的課堂引導[2]。
(二)適度管控,聚焦大家都有樂趣的方案
教師在進行實驗方案設計的指導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展開“有據”、“可行”的實驗相關聯想,管控好學生發散性的實驗思維,有助于學生聚焦優質的實驗方案。
例如,在探究“磁鐵磁性”的實驗時,學生可能會依據自身理解聯想出很多實驗方案,其中有些實驗方案從成人角度來看相當不錯,但卻不利于小學生課堂探究的開展,因此,就需要師生對這些方案進行擇優選擇;還有個別學生提出的方案聽起來較為幼稚,但其卻是由學生在進行精心觀察以及詳細思考后總結出來的,此時,教師應有技巧地引導學生遷移到“有據”、“可行”的實驗方案進行探討,避免導致其學習興趣有所降低;還有些方案理念雖然正確,但其對實驗的細節操作要求嚴格,此時,需要教師對方案中的相關變量進行再次設計,使其符合本班學生的能力水平。
三、有樂有序展開探究,讓學生趣在其中
小學生的科學實驗課程,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動手以及動腦的機會。因此,教師在規范探究活動秩序同時,應該就如何將學生主體作用進行有效的發揮、落實作為教學重點。在擁有夠用的實驗儀器以及實驗時間的基礎上,教師應學會適度“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對實驗進行實操,有助于其落實探究實驗的操作。
四、預設課外拓展內容,讓樂趣延伸生活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其自主解決問題以及尋找答案的能力。由于實驗課的課堂時間、課時數量以及課堂容量有限,導致在小學科學實驗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依舊會有不少問題難以在課堂內解決。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提前對學生的課外拓展內容進行預設,有效的將課內外的內容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樂趣。
總而言之,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自主討論以及思考等,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驗操作過程中,始終保持對學習的樂趣,從而有助于涵養學生科學素質,并在充滿樂趣的科學實驗實踐動手操作中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張芙蓉.樹立聯系的觀點,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質量[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05):24.
[2]孫道英.新課程環境下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設計[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