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泉
【摘要】新課改更加重視語文閱讀教學,并將其作為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通過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改進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文章就將立足于實際,分析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農村中學 語文閱讀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89-01
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多年從教經歷讓筆者深知農村教育的不易。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提高農村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成為農村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任何層級的語文教師,都需要面臨“閱讀”教學,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就是一只巨大的“攔路虎”,為難學生的同時,也為難著農村語文教師。文章就將從實際出發,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解決“攔路虎”。
一、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每個教師的教學經驗都不同,加上教學能力和教齡的差異,特別是那些才走上教學崗位的年輕教師,在閱讀教學上往往更容易遇到困難。
(一)以“教師為主”,學生缺乏主動性
在閱讀教學中首先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就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采用談話的方法,將已經準備好的問題引導給學生,并讓學生寫出已經想好的答案。這種教學方法好比“請君入甕”,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被動接受學習的方法,使得他們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長久下去,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極為不利。
(二)閱讀教學中以講帶讀或只讀不講
在課堂上,一些教師會認為“農村中學”教育教學工作不必太過認真,因為生源素質不如縣城來得好,鉆研教學方法也提高不了學生的語文閱讀成績。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閱讀教學時經常對學生啟而不發,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有一些教師直接講出答案,以此替代學生的讀,進而剝奪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三)閱讀練習本末倒置,以練帶讀的情況頻頻出現
部分教師認為閱讀課的任務就是精講和多練,也就是讓學生通過反復多次訓練來掌握閱讀的技巧,而教師則是進行適當的引導。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導致學生不重視閱讀感悟的積累,讓閱讀成為一種技術性訓練,這種強調技法訓練的題海戰術,違背了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規律。
二、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端正教育教學態度,愛崗敬業
這一點看似與閱讀教學無關,但是作為農村中學語文教師,筆者卻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點。筆者所在學校為平和縣偏遠鄉鎮,老師和學生流動性都很大。很多老師尤其是新老師往往來了就想走,稍微有點經濟能力的家長往往會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到縣城或市區就讀,這些問題使得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相對較差。
中學語文教學,閱讀是關鍵。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不應當忘記自己身上背負的責任。農村中學的老師更應當明白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要端正教育教學態度,愛崗敬業,只有靜下心來認真對待工作,刻苦鉆研,才能為農村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因材施教
農村中學學生人數相對較少,因此每位語文教師都能夠很好地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采用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語文基礎,設置相應的閱讀內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閱讀對象,教師及時引導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按照大綱,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閱讀
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成績,遵照大綱開展教學是前提。但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并適當點撥,開展探究性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獲取相應的知識。
(四)搭建平臺讓學生相互交流,提升閱讀質量
中學語文課堂上,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并由其他同學補充、反駁、完善,教師對學生們的回答給予評價。教師應當搭建平臺,做平臺的服務員,駕馭好課堂的同時,也應當具備寬容合作、平等自由的教學心態。通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動合作,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結語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很難,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又難又累,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應當牢記教育教學本質,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為農村教育教學工作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于國.中學語文教材建設的思考與建議——從第六套全國通用中學語文教材(試用本)的編寫談起[J].課程·教材·教法,2011,31(05):37-42.
[2]趙冬臣,馬云鵬,韓繼偉,宋祥.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來源調查與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9,21(06):66-70.
[3]耿紅衛,張麗娟.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理性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1(02):113-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