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禮財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如何做好農村小學數學工作,將素質教學理念和引導性教學方法融入到課程組織架構中成為了學者們最關心的問題。在新的教育事業發展時期,以健全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根據學生的個性進行教學引導,能健全學生的數學認知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課堂引導 數學教學 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119-02
一、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引導性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素質教學、個性化教學、立體化教學成為了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相較于城市小學而言,農村小學在教學資源分配、師資隊伍建設、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影響了數學教學效能的提升。伴隨著近年來經濟發展,政府雖然加大了農村小學的資源投放力度,但農村小學在教學理念更新,先進教學方法運用方面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以數學教學而言,小學數學主要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運算方法,能夠準確辨識各種數學事物,理解基本的數學定義和概念。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數學老師大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采用引導性簡約方法,優化課堂組織架構,協調學生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進行合作,關注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引導性教學方法的內涵
數學是一門邏輯認知和經驗習得性學科,強調學習主體的感官接受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能否運用數學語言形成解題意識,找到快速解決問題的途徑。小學生由于其年齡偏小,性格活潑好動,對未知事物充滿了探索欲望,基于其這個特點就要采用引導性課堂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組織模式等多個角度展開。要在分析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知識理解能力、個體差異的前提下適當的進行引導,將個性化教學理念和核心素養目標融入到教學環節中,突出每個教學步驟所具有的興趣元素,讓小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
三、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引導性教學的主要途徑
(一)突出課程主題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引導性教學方法,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在課堂設計中突出課程主題,多方面找尋有關數學學習的素材,或以名人故事為案例,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潛在欲望。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在課堂教學之前老師可以先給小學生講解關于數學家著力求學的故事,例如陳景潤、華羅庚、笛卡爾等,可以借助榜樣的故事來調動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關注課堂。其次,課程的主題要緊密結合學生的思維,要深入淺出,將原理講解清楚。例如,講解兩個數相加及和的關系,不能直接以數學定義的方式直接呈現,要給學生講解清楚兩個自然數相加的法則和數學意義,從產生背景到實際應用,系統化的呈現在學生眼前,健全學生的數學認知模式。
(二)確立課堂引導目標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個性引導,培養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首先要確立課堂引導目標。課堂引導目標主要是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主觀意愿建立的目標引導系統,主要是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表現差異所建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引導機制本質是突出學生個體學習差異基礎上的而形成的引導性教育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數學老師要將自己定位于教學目標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媒介和橋梁,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主觀能動性的引導,要以服務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出現在課堂教學中,將個性化元素和興趣元素融入課堂框架中,建立學生與學習目標的聯系機制。興趣元素的融入要遵從學生的主觀意愿,按照學生的行為認知水平來設計教學方案,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差異,分環節、分步驟引導學生,提高教學效率。
(三)制定符合學生認知思維的教學計劃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要制定符合學生認知模式的教學計劃,一方面是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關注教學任務;另外一方面優化課堂資源配置,突出教學情景的主體地位,通過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為學生分配課堂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信息化情景中健全認知思維,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教學情景的設置以強化小學生的認知模式為基礎,著力擴大學生的價值認知深度,建立學生與教學情景的信息交流來豐富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輔助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就要樹立課堂教學引導目標,采用引導性教學方法,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完善教學計劃來豐富學生的認知架構,促進學生形成個性化學習模式,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張兵.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問題反思[J].學周刊. 2016(02)
[2]趙楠.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有效策略研究——以宣威市板橋鎮為例[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2014(S1)
[3]李靜梅.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