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關鍵詞】 數學教學;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9—0054—01
作業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設計個性化的作業,我們的意圖是想通過選擇性、拓展性、趣味性的教學策略,改革課內外作業,讓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完成作業。個性化的作業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由“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從而享受作業帶來的成功與快樂。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數學作業的設計。
一、作業要指引學生探索,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獲取知識
完成數學作業是一種數學學習活動,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要靠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才能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從多渠道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生活實際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和學生一起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避免數學作業都是書面作業的單一形式。
二、作業要利于學生自主完成,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實踐操作的機會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作業的設計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教師要引導學生設計具有層次性的練習,如,基本題(參照例題編寫),變化題(變換條件,增加難度),開放、實踐題(動手做,動腦想)。并建議:如果你喜歡自己做的可以獨立完成,有點難度的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實踐證明,自主性作業能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擅長的表現方式把自己的學習體驗與認識呈現出來,為發展學生創造能力奠定基礎。
三、作業要多設計生活性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是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為此,筆者認為,在布置作業時,要多設計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靈活運用課堂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所在。
四、精心設計當堂作業,將學習、反饋、評價有效結合起來
當堂作業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便于及時反饋。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因為要給學生留出必要的時間當堂完成作業,所以,用以傳授新知識、完成達標練習的時間就需要特別珍惜。時間緊,還必須完成任務,怎么辦?這就逼著教師去提高教學效率,圍繞如何提高教學效率盡可能地充分準備。當堂達標教學注重學習者的自主建構、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并將這種自主學習與問題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盡可能多地設計當堂作業,落實學生評價標準的多元化,這也是教師研究該課題的重要依據。同時,作業理念和設計要不斷更新,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促進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對數學作業仍然不感興趣的學生,要觀察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分析他們學習情趣不高的原因,并適當采取個例研究的方式,制訂相應的激勵措施。
五、要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在批改作業時可以加上一些批改符號,如將錯誤的地方圈出來,提示學生再考慮一下這一步,或者打上個“?”,表示這個地方似乎不太正確,再仔細考慮一下。也可以在作業批改中加上一些評價語言,如“你是一個好學的孩子,書寫再認真些你會更棒!”、“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老師相信通過努力,你會成為一個很優秀的學生!”、“計算再仔細一些好嗎?”等等。還要鼓勵學生設個改錯本,學生錯題錄可在校園網發表,也可在家校QQ群交流,還可在學校圖書室收藏。這樣,評價做到直觀、有趣,做到人文、生動。不僅會激發學生作業的積極性,更會調動起他們思索、探究的激情。
(注:本文系甘肅省省級課題《初中數學課堂學生發展性評價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