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柱國
摘 要: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今天,初中數學的教學任務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培養學生做題的教學,它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綜合教學。數學是社會各大領域的通用基礎語言,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數學教育也變得多元化,學生數學成績的體現是教師數學教學的好壞。而目前初中生對數學的學習狀態總體表現較差,所以教師為適應學生的教學逐漸的改變了課堂教學策略,提出了課堂情境教學方法。但情境教學并不完美,本文對初中數學情境教學展開了分析,并提出了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方法的出路。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境教學;創設角度;弊端;完善策略
一、從情境教學的創設角度分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首先,情境教學要生動、形象。學習本來就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所以情境教學就要擺脫這一束縛,就要使課堂教學的創設更加具有生動性、形象性。利用一個直觀形象的情景對一個數學原理的合理解釋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好方法,是向學生傳輸數學信息和培養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次,情境教學要具有實踐性特征。初中數學課本的內容設計并未涉及數學的實踐,而初中生多數時間是在學習,所以,教師應當適當的根據生活中的數學來進行課堂教學情境的設計,幫助學生學會數學的應用,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課堂情境教學要有懸念。設有懸念的課堂情境教學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會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欲望,可以將學生引入課堂之中,教師的教學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二、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中存在的幾處弊端
1.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極大的降低了學生課堂的參與性。
使用已久的傳統教學方式在課堂上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盡管教師設計了較為生動形象的情境教學課堂,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還是難以提高,所以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樂趣,所有學生的成績都會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往下跌,更談不上課堂的教學效率。
2.教學設計不新穎,缺乏創新意識。
新課程改革強烈要求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給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但是,有些教師缺乏創新精神,加上情境教學的設計能力有限,就導致了數學老師的課堂情境教學與傳統方式的教學大同小異。所以,情境教學設計的不新穎,就會影響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阻滯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3. 情境教學的設計華而不實,不存在教學的價值。
與情境教學的設計缺乏新穎性問題相同的就是教師教學內容的設計一味追求多樣性,而脫離了學生和教學的實際需求,華而不實。這種脫離學生和教學實際需求的情境教學盡管具有一定的新穎性,但是,由于課堂時間和教學內容的限制,使得大多數學生彎曲教師的本意,所以教師的教學就不受理會,無法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
三、完善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的策略
1.創設故事情境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數學故事讓學生體會數學文化發展之久遠,數學知識應用之廣泛,讓學生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然后在數學故事中將教學內容插入其中,形成故事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上形成認真聽講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述解方程組或勾股定理時,可以引用我國數學家劉徽的著名作品《九章算術》中的知識進行講解,在講授“幾何圖形”時,教師又可以蜜蜂蜂窩、蜘蛛造網等故事來做課堂引導;并且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可以以古代文言文的數學問題來引發學生對數學的思考。
2.創設生活情境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學生家長、學生本人以及教師都會問同一個問題“學這門課程有什么用呢?”,大家都關心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否有用武之地,如果一門沒有實際生活應用的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降低學習興趣,極易失去學習的動力。所以,在課堂情境教學當中,如果教師能夠合理的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教學,就會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在今后的課堂教學當中也會更加全神貫注的聽講。如此,便能解決學生心中的困惑,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看法,不僅對學生個人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還會為數學的教學改革帶來思考。例如:小明打算組織同學假期去郊游,打算聯系大巴出行,具體情況是一輛面包車可乘坐20人,車費200元;每輛大客車可以乘坐30人,車費240元,共有170人,問如何乘車最經濟?這是一個簡單而且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不僅可以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能讓學生重視數學的學習,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應用數學。所以,構建生活情境的數學課堂極有用處。
四、總結
初中數學的教學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停滯不前,唯有改革才能讓初中數學的教學更加完善,也只有教師在情境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細心發觀察、認真教學,不斷發現問題,及時反思,迅速整改才能使初中數學的課堂情境教學更加完美,使初中生對數學的學習更加認真,對數學學科更加喜愛。
參考文獻:
[1] 劉仕平.淺議初中數學情境教學方法的運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年29期.
[2] 周秀峰.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及教學效果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3] 陳翔.試論初中數學教學的情境滲透與融合[J].華章,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