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 戴曉琴 楊帆
摘 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職業院校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職業院校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教育目標,實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并建立素質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這些舉措與職業院校的辦學目的相適應,也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長久發展。
關鍵詞: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人才
一、職業院校教育培養模式改革的背景
由于我國職業院校教育培養的對象主要是初、高中畢業生,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很多職業院校的培養方案仍按照中學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以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為主,而忽略了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是向社會輸出技能型人才,為社會的技術生產服務。這種傳統的培養方式導致學生在進入社會后沒有過硬的競爭力,在就業時處于劣勢。當前,我國工業迅速發展,在這種大環境下,職業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應與各行業崗位需求相適應?!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創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辦學質量提高的關鍵環節。職業院校教育培養模式必須加快改革,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根據學校自身的專業設置和學生特點,逐漸探索符合學校情況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加快職業院校的發展。
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是近幾年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主要方向。我國很多職業院校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進行了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梢?,國家對職業院校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是肯定和支持的。
在一些發達國家中有很多比較成功的職業教育典型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美國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產學合作”模式等。這些培養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將技能人才的培養與企業結合起來,在生產實踐中培養真正的技能型人才,推進工學結合,這是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
“產教融合,校企結合”教育培養模式是學校與企業雙方以生存和發展的共同愿望為基礎,以人才、技術、效益為結合點,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的環境與資源,以培養適合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實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辦學形式。這種培養方式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基礎,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的,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向共贏。
三、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方法
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實操能力和解決一線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讓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學生在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中進行學習與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利用行業、企業的教育資源,把以課堂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能力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與企業、社會的廣泛交流中獲取知識,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在社會教學中提高能力,在真實的生產實訓環境中得到有效鍛煉。
職業院校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應該注意四個問題:第一,企業需要什么樣的技能人才?第二,如何通過訓練完成技能教學?第三,怎樣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組織和設計與企業相鏈接?第四,如何將教學培訓過程與就業相鏈接?這四個問題始終貫穿整個培養模式,也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
(一)企業需要什么樣的技能人才
毋庸置疑,企業所需要的是理論和技能俱佳的人才,尤其是技能要求比較高的一線生產人員。這就要求學校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訓練,培育“適應快、上手快、成長快”的無縫對接企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學校要始終明確職業教育是面向就業、面向企業的,要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
(二)技能的教學是靠訓練來完成的
技能教學不同于理論教學,技能教學過程要求學生手腦并用,要在學中做、做中學,將理論與實踐聯系到一起,在反復操作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
1.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學校要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擴大和完善實訓基地規模和設施,按比例縮放模擬企業生產真實環境,使學生在實操練習中能夠感受到真實生產環境和生產環節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訓操作水平和處理事件的應急能力。
2.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
學??梢酝ㄟ^與企業單位合作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訓能力。以往學校單純地安排學生在校內實訓,教師按照書本的操作技能要求對學生進行指導練習,學生的實訓模式比較單一,容易出現學生實訓任務和作業方式與真實生產任務脫節的現象,導致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發現學的東西無用武之地。
職業院校教學之重是要突出技能實訓,學校要時刻關注行業動態變化,關注技術更新狀態,要與行業技能發展步調相匹配。所以,學校一定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關系,通過企業提供實訓場地,或者采用“校中廠”的模式,將工廠搬到校內,企業人員承擔實訓教師的角色,讓學生在實訓環節中全程參與企業的生產任務,達到無縫對接企業,實現學生技能培養和企業盈利的雙向目的。
3.制定和完善頂崗實習制度
頂崗實習是學校安排在校學生實習的一種方式,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學生在參與頂崗實習中也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實習單位安排的工作不滿意、工作任務單一等。如何避免頂崗實習中出現一系列問題,實現頂崗實習的目的,是職業院校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在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讓學生認清自身的社會價值,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另外,要進一步完善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訓練的教學模式,最終取得最佳的頂崗實習效果,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組織和設計與企業相鏈接
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要求學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關系,不僅讓企業提供實習崗位,還要盡可能地讓企業參與到教學中來。職業院??梢愿鶕煌瑢I、不同的企業對象,開發設計不同的課程要求和教學內容,重點突出技能實踐。通過合作,讓企業人員參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組織設計以及教材的編寫,共同探索教學模式、調整教學計劃,使整個教學安排符合企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
(四)教學培訓過程與就業相鏈接
最接近企業的實踐教學才能被企業認可。學校在制訂教學方案和培養計劃時,要注意與學生的就業鏈接。職業院校學生的學歷本身比較低,單純依靠學歷在人才濟濟的就業市場上不占優勢,他們要想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只能靠過硬的技能。學校要多與企業溝通,明確企業對員工素質的要求,使教學培訓內容與企業要求相適應,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建立素質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教師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職業院校教師應該具備匠人精神,在培養和教育學生的前提下,在自身具備扎實理論知識和較高教學水平的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因此,學校應該鼓勵教師到企業生產單位參加實踐鍛煉,全程參與生產任務,熟悉目前作業單位生產流程,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達到能夠全面指導學生實訓操作的目的。
五、總結
職業院校堅持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養模式有很多益處,不僅可以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而且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培養模式對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能加深他們對所學專業的認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對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可以得到一定的經濟報酬,最重要的是這種培養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養模式就是要將專業和產業的關系明確化、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團隊雙師化、教學場景公司化、教學環境職業化,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提升,堅持重基礎、重實踐、重創新的育人理念,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齊紹瓊.高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模式保障機制研究[J].教育
與職業,2013,(2).
[2]丁金昌,童衛軍.關于高職教育推進“校
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再認識[J].高等
教育研究,2008,(6).
[3]張猛,徐雪.關于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產
教融合的研究[J].職業,2017,(8).
[4]尹少云.在目前形勢下,高等職業學校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之探討[J].課程
教育研究,2014,(15).
責編:清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