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實踐課包括勞動與技術性教育,與其他課程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相對于一般的文化課學習,它主要是以活動課為主,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綜合實踐課凸顯了教師資源開發(fā)意識和課程意識,承載著新課程的意蘊。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教師應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對學生的生活密切關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有效拓展學科課程內容,實現學科間的整合,真正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和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學科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拓展
綜合實踐課是建立在其他各門課程的基礎之上,以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做支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通過對其他學科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它通過有效拓展學科課程內容,為學科知識的應用,提供廣闊的平臺。同時也能幫助學生自主探索問題,主動獲取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利用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呢?本文結合教學經驗,給出了幾點建議。
一、 挖掘課程資源,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作為一門面向學生生活領域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對綜合活動實踐課程充分運用。首先,要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對生活經驗不斷積累,凡事身體力行,才能獲得知識與技能,充分體驗勞動生活的快樂。例如,組織學生開展“我來露一手”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藝,如剪紙等。這樣既能使學生的業(yè)余生活更加豐富,同時還能促進學生手、腦協調能力。其次,鼓勵學生多貼近生活,在生活中對各種養(yǎng)料進行汲取,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最后,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主動探究。綜合實踐活動重要的課程資源包括身邊小事和國家大事、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等等諸多內容。例如,我們身邊有很多孩子有挑食的不良飲食習慣,有些孩子愛吃零食,不吃早餐。教師可根據這一現象組織一個主題研究活動,題目就是“科學飲食健康生活”。通過活動,使學生對合理飲食的有關知識更好的掌握,并對飲食與健康的關系充分了解。努力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真正做到健康飲食、合理生活。
二、 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彰顯學校特色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理念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于學校長遠發(fā)展的要求。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生現實生活需求。以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為總目標,積極應對學生素質發(fā)展的需要和挑戰(zhàn)。校本課程開發(fā)內容應包括拓展學校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等等。彰顯辦學特色,根據現有的辦學資源,積極轉型,充分挖掘區(qū)域特色,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教師還應開辟豐富多彩的課程形態(tài),深入研究科學、國學等領域。通過多元整合,不斷編輯、提煉和積累,開展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三、 豐富課程資源,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活動
學校應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有機結合德育課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能使綜合課的內容更加豐富,同時還能促進德育教育時效性的增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展示的一個有效平臺,就是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教師可利用各種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借此給班級文化建設提供了極好的素材。例如在每年的植樹節(jié),組織學生開展以《我和植物交朋友》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讓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中留下學生們的活動足跡,以此將綜合實踐主題設計滲透在班級文化中。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通過交流和展示,充分創(chuàng)造美、發(fā)現美。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念,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通過一年一度的藝術節(jié)和科技節(jié),組織學生開展調查、制作和攝影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盡情地展現才藝。例如,科技節(jié)的主題為“暢想車世界”,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實地考察,提高對“車”的認識。通過對活動資源的充分利用,對學習各個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真正實現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四、 整合課程資源,延伸和拓展學科知識
作為一門基礎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各學科領域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具有較高的綜合程度。它不單單為學生綜合應用學科知識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平臺,同時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還能不斷發(fā)現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實踐課通過融合學科教學,能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產生深遠的影響。既可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還能對綜合實踐課程的生命力進行有效延續(xù)和拓展。將綜合實踐課與學科融合的策略有:融合教學評價、學習方式、教材處理方式和教育教學理念。并且能在各學科領域的教育中,進一步加深和拓展所獲得的技能和知識。如教學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我的課余生活”一課時,我做了一項問卷調查。對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學生在業(yè)余時間基本上就是玩電腦,沉迷于網絡游戲,電腦游戲代替?zhèn)鹘y(tǒng)游戲。而對家長調查問卷顯示:多數家長認為傳統(tǒng)游戲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只有少數家長認為,時代在變遷,需要革新傳統(tǒng)游戲。針對這些現象,我們結合品德教材,組織和開展了“傳統(tǒng)游戲大家樂”的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同時,也使小學生對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有更多的了解。通過開展諸如此類的活動,既可以使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內容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同時又能在綜合課中提升、延伸和運用學科領域的知識,實現相互促進發(fā)展和雙方的互贏。
五、 拓展課程資源,構建活動基地
綜合實踐活動涉及面極廣,主要是面向廣闊的生活和社會,各個知識點的關系是縱橫交錯、彼此延伸的。新課改要求學生要走入校園,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而綜合實踐活動是打開課堂外的“課本”。首先,教師需要對校內外資源進行整合,對各種校內外活動精心組織,有機的結合綜合實踐課和體驗活動。其次,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學生只有走出封閉的課堂,以課堂探究為前奏,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多角度和全方位延伸,通過不斷發(fā)現問題和思考問題,有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六、 結論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應對課程資源積極拓展,有機地整合各門學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善于在生活中,不斷發(fā)現問題和研究問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還應不斷探索,組織各種靈活多樣的活動,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使綜合實踐活動更加豐富而有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研妍.有效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我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2).
[2]鐘巧玲.關于開展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新思考[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07).
[3]廖秋榮.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中職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J].科技資訊,2017(22).
[4]趙栩玲.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舞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6).
[5]朱林.高中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確定和課題生成的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7(06).
[6]楊均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以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yè)為例[J].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02).
[7]孫婷.親近自然 融入社會 歷練自我 感受成長——農村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踐與探索[J].課外語文,2015(18).
[8]孫彥群.綜合實踐活動課“自能—高效”課堂構建的研究[J].山東教育,2015(Z4).
作者簡介:
李誠,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