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明 詹華梓
摘 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便捷、高效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比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出現,就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便利。而在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引入這樣的“微”元素,讓上課變得更加高效、生動。在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的同時,更新教學資源,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課程。這樣的微課,能最大限度地適應時代的要求,讓學習變得更加輕松。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應用探析
一、 前言
微課的發展,得益于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近幾年來,人們從網上能獲得的學習資源,已經是過去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現在,無論是什么樣的課程,都能從網上找到相應的資源,進行學習。但對于小學生而言,很難通過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而在小學教學中引入微課技術,利用這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更多的知識。微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同時包括練習、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與之前傳統型的教學模式相比,微課是在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具有教學時間短、內容集中、資源情景化等特點的新型教學模式。接下來,本文將對微課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析,分析存在問題和對策。
二、 微課在小學數學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 微課的應用頻率不高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嚴謹的學科,即使在小學的學習之中,也面臨計算量大、學習過程比較枯燥的問題。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到課程中。尤其是微課本身的容量比較小,學生也更容易接受。但現在,很多老師對微課的應用頻率并不高,只是使用在課堂之上。比如說在學習北師大版數學中“線與角”這一課時,完全可以通過課堂上播放有關生活中線與角的視頻,通過微課的層層指導,讓學生由簡入難,了解這一對新概念。之后,通過對應的課下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但是,很多教師只是課上播放了視頻,卻不加以配套的練習。這樣,并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課堂上播放視頻的效果也變得微乎其微了。
(二) 微課的教學效果不明顯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想要讓其發揮最大的用途,勢必要經過不斷地摸索。尤其是對于數學這種傳統型的科目,老的教學方法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想要引用新的教學方法,就需要很多教師的共同努力才可以。但是因為很多教師的利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的意識淡薄,也不愿意利用微課技術,導致微課的發展十分緩慢,教學效果也不明顯。但其實微課能將課上的內容簡化,反饋也更加及時,能讓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不能因為短時間內微課的教學效果不明顯,就放棄微課這種教學模式。
(三) 沒有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也并不是說每一版教材的每一課都有配套的微課課程。很多時候,還需要教師自己制作相應的微課。否則,就讓微課失去了連貫性。比如在數學的學習中,一本數學教材的編撰,往往是相互之間自成體系的,同時,前面的內容對后面的學習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對前面的知識點不能加以理解,通常會對后面的學習造成障礙。而因為微課沒有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就會出現一課有微課,一課只能是普通教學的局面,對于數學學習的連貫性很不利。
三、 微課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 微課將知識點與實際的結合作用
前文已經提及,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相比于其他課程,數學其實更需要引進微課課程,以北師大版教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對學生進行調查,讓學生先進行預習,然后填寫問卷,指出自己在預習當中最不會的地方,老師就可以針對重點部分進行細致的講解。之后,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微課視頻。通過修建草坪等生活問題入手,先吸引學生的興趣,之后循序漸進。從學生們已經學過的長方形入手,一步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之后,引導學生們動手操作,運用已經推導出來的公式,解決修建草坪等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之后,再通過課后的微課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這樣,對學生來說,知識點就和實際結合在一起,而且圖文并茂,不再枯燥,同時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二) 微課將數學練習習慣化的作用
數學是一門需要大量練習的學科,如果不能對數學加以大量的練習,那么即使上課的知識學生學習得很明白,等到做題或考試的時候也容易因為遇上沒有見過的題型而導致失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都是老師上課帶著學生做例題,課下布置作業的方式,但這樣,學生能練習到的題目畢竟有限。而通過微課,可以將數學的題進行分類。比如說,以5道題為一關,一節數學課設置20關。但是,老師可以只布置7關為必須完成的任務。剩下的,只要同學想要進行練習,就隨時可以進行練習。這樣,不僅學生有了大量的練習題,還可以避免因為作業太多造成的抵觸問題。
四、 總結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微課能最大程度的將最新的信息技術同小學數學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不會因為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過快就被時代拋棄。這樣學生才是社會最需要的應用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賴艷.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人教版《認識時間》教學設計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4):40-42.
[2]殷建紅,宋燕.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76.
[3]孫春育.對小學數學“微課熱”的“冷”思考[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版),2014,11.
作者簡介:
陳添明,詹華梓,福建省建甌市,建甌市教育條件裝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