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創新能力是當下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對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的進行創新。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其今后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避免傳統教育的弊端,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實踐表明,在小學數學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本文圍繞“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情境;創設策略
一、 前言
小學生年齡較低,從生理上來說,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比較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注意力分散的現象,而他們對于新鮮事物比較容易產生興趣,數學是比較抽象的知識,而小學生比較偏向于具象思維,從思維方式上來說,學生普遍對于數學沒有很大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數學練習枯燥無味,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也是很常見的現象,因此教師要改善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就必須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有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創設問題情境,豐富課堂趣味
教師在教學的各個階段創設問題情境,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豐富課堂的趣味。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如果課堂的導入不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那么學生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也不能夠集中注意力,可見,導入是非常重要的,傳統課堂的導入方式過于單一,學生沒有新鮮感,所以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用有趣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思考中來。
比如在學習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時,教師可以以黑板為例,創設一個問題情境,班級要開展文藝聯歡活動,學生們想不想給黑板裝飾上漂亮的彩帶,用學生們感興趣的活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們產生了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再接著詢問,那么我們要把黑板的每一條邊都裝飾上彩帶,至少要買多長的彩帶才夠用呢?這時候學生們就會主動地開始思考黑板的周長怎么計算這個問題,也就自然地引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的知識點,有的同學會拿出尺子量,在量過之后,學生們把所有的長度加起來就是長方形的周長了,但也有學生提出只要量一個寬的長度,和一個長度就可以計算了,這時候教師再接著啟發學生,長方形的兩條長是等長的,寬也是等寬的,那么量出了一邊的長度,另一邊也就自然能夠知道了,學生通過這樣的思考,能夠在問題情境中以解決問題的心態學習知識,在知識的學習中就能做到運用,并且學生對于有趣的問題情境是有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的,用問題情境豐富教學課堂,改變學生對于學習的看法。
三、 情境聯系生活,鍛煉知識技能
小學生缺乏自控能力,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需要教師的監督才能夠順利完成學習,但是他們對于感興趣的事物卻有著非常強的探究意識,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是必要的,而問題情境的創設就能夠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學習技能。并且,注重問題情境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能夠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在數學中聯系生活,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生活認知。比如在進行加減法的運算時,讓學生打開自己的文具盒,數一數里面有多少只筆,同桌之間互相數一數有多少支筆,在互相討論中,可以增強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緊接著教師再問,同桌之間加起來有多少支筆,學生這個時候就會開始數,那么自然而然地進入到的加法的學習中,而教師詢問數量多一點的那個人比數量少一點的那個人少幾支筆,這樣就自然地進入到了減法的學習中,學生在這樣與自己生活聯系密切的情境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問題的探究,并且也會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學生也能夠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運用知識,學會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 豐富情境趣味,提高教學效率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情境導入,可以有效地把握住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尤其是利用問題式的情境導入,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開始前,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教學情境,利用問題導入,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空間,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游戲是非常喜歡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適當地在情境中加入一些小游戲,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趣味游戲和問題的導入,既體現了數學課堂導入的趣味性又體現了數學課堂的邏輯化特點。我們的依然以數字加減法的學習為例,在開展授課前,數學教師可以在班上選出幾位同學,每一位學生都代表一個一百以內的數字,當教師說減法時,大數字可以吃掉小數字,獲得一個新的數字,說到加法時,小數字可以吃掉大數字,獲得一個新的數字,在這樣的反復中,留出最后一個勝利的同學,學生在這樣游戲的情境中,通過快樂的游戲方式就掌握了一定的數字思維能力,同時在活動中,營造了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生在實踐中,能夠以游戲的心態進行技能的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五、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運用到相關的情境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它能夠讓學生對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更加的具象化,能夠有一個更加深層次的了解。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能夠很好地開發自己的思維,豐富自己的想象。作為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加豐富的平臺和空間去展示自己,充分發揮“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更好地去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光榮.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影響[N].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2]郭成,陳紅.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1999(9).
作者簡介:劉通,江蘇省宿遷市,洋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