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喜歡他。”每個學生都很在意老師對他的態度,內心深處都渴望老師喜歡他。但,要老師喜歡每位學生,難,可是,如果像美國教育家托德·威爾克說的,“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則比較容易。如此,教育真會出現一種別樣的境界。
關鍵詞:學科教學;師生關系;激勵
教學,教學,教與學同時并存,教學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授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知識、更新知識的過程。在學科教學中,科任教師不是只管上好自己科的課,40分鐘課堂完了以后就不是教師的事了。教師不是課備得足,課上得滿,學生的知識就掌握得好。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教師,恨不得把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捏成60分鐘,下課了也還是在滔滔不絕,放眼望去,一個50人的班沒有10個人在聽,大多學生的心里在想著:“老師,您什么時候能停啊?”課間10分鐘被占去了,學生連下課喘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接著下一節課的上課鈴又響起來了。于是在一片噓聲中學生心有不甘又開始上課了。這樣的現象,你說這班學生的成績能上去嗎?這是一種疲憊的戰術,把學生搞得太累了,最大可能是學生怕上這老師的課。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教學不僅是教學,它還與育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科教學成績好,不但與你老師的課有關系,還與你的師生關系有著關系。
于永正老師說:“要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喜歡他。”每個學生都很在意老師對他的態度,內心深處都渴望老師喜歡他。但,要老師喜歡每位學生,難,可是,如果像美國教育家托德·威爾克說的,“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則比較容易。如此,教育真會出現一種別樣的境界。這是一件真事。這是我去年執教的一個班,這個班男生較多,而這班的男生又是整屆學生中最讓人頭痛的,他們班還有一個智力不是很好但又很霸道的男生。這是一個姓楊的學生,記得我上他們班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在講臺上講一個字,他在下面學著說,我當時很生氣,我就側面說了要注意上課的紀律,說了以后他還時不時在學你講話。課后,我才了解到這個學生智力發育得不是很好,家里人都不怎么管他,他雖然這樣,但他又很喜歡欺負人。在了解到這種情況后,在以后上他們班課的時候,我看見楊同學坐得好我就表揚他,他喜歡作業、考試得一百分,我就出一些很簡單的作業讓他做,讓他得一百分。有一天我去聽課沒上他們班的課,他走到辦公室來找我,他對辦公室的老師說喜歡Miss Li的課,想知道老師今天為什么沒去他們班上課。楊同學的很多行為都讓他們班的學生討厭,我就讓他們班的學生不要跟他計較,不要惹他,盡量避著他。其實楊同學雖然不是很聰明,但是他也想讓老師注意他,他平時欺負同學的許多行為,無非就是想讓老師注意到他。經過一番斗智斗勇后,楊同學終于不在我的英語課堂鬧了,上課時還會幫我管紀律。他們班還有一個張同學,他讀五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是出了名的霸道。記得有一次我在上課的時候,旁邊的一個女生不小心碰了他,我還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就啪啪甩了女生兩巴掌,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大聲斥責他,安慰了女同學后我繼續上課。放學后我才把他叫到辦公室,心平氣和地問他上課時是怎么一回事,他也老老實實地交代了,我跟他談了很久,他也意識到自己的不對,我讓他跟那個女同學道歉,以后不管什么事都不要打同學,他也照著做了。在以后的英語課堂中,只要張同學在課堂中安靜地聽課,我就會表揚他,我從沒有表現出不喜歡他,常常用鼓勵的眼神讓他在課堂中集中精神聽課。這樣難搞的一個班的學生,在我以后的英語課堂中,他們在我的喜歡中漸漸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班級的英語成績也得到了提高。
總體而言,我們的老師太像老師——背著手,繃著臉,不茍言笑,開口則“應當如何如何”,閉口則“不準這樣那樣”。老師總以長者、教者自居,總是“隔著講桌和學生講話”(蘇霍姆林斯基語)。無形中,師生間已有一層隔閡。
千百年來,中國人一直信奉“天地君親師”這句話,把師生關系定格為“長輩”與“晚輩”的關系。至今,有些老師還喜歡稱學生為“孩子”就是一個證明。其實,師生之間是“同學”關系,是朋友關系,是平等的。既然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我們不妨放下架子,不以長者自居,不居高臨下俯視來看學生,在教學中實現“平等對話”。在我的英語教學課堂中,我把學生當成我的朋友。我去年教的一個姓梁的男學生,個子長得很高大,積極為班集體干活,就是英語成績不是很好。我已經記不清楚他從什么時候跟著我的了。梁同學除了上課,課間除了有其他什么事情外,他就來辦公室找我,很熱心地幫我倒水,拿其他的東西,遇到學習上不懂的地方就問我。別的學生看見梁同學這樣,也學著梁同學幫我倒水,拿東西,他們還會和我開玩笑,看見他們那么乖巧,我常會獎勵一些糖給他們。正是在這么融洽的師生關系中,他們的英語成績進步很大,大部分同學的成績由原來的七十、八十分提高到九十幾分,之前他們從五年級升上六年級時有十幾個同學是不及格的,后來也慢慢有了進步。由此可見,在學科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推動學科教學的一劑良藥。
教師的激勵在學生的學習中顯得尤為重要。現在的學生很有個性,也希望能夠獲得方方面面的肯定,作業的評語如果也能夠發揮激勵作用,就能夠成為他們認真學習英語的另一種動力,因此,作業評語也需要一定的藝術性,而非千篇一律的“優、良、中、差”。作業是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好的評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師生感情交流的紐帶。在作業評語中,首先應該做到對學生寄予希望,教師教育學生,語言應充滿期望,讓他們領悟出自己努力與否的后果及責任之重大,從心底里爆發出奮斗的信心和力量。同時要能夠理解學生,從尊重、信任他們的愿望出發,使學生自覺地意識到老師對自己關心、愛護、體貼,從而主動地加快前進的腳步。對于學習比較吃力的同學尤其要做到揚長避短,積極創造條件,使其缺點向優點方面轉化。而每次作業批改完都要及時表揚并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恰當地向他們提供榜樣,以別人的優秀作業去影響更多的同學。針對學生的個性巧妙地采取激將式的語言,觸動學生心靈,使他們自己在內心產生斗志,一鼓作氣追上學習好的伙伴。
參考文獻:
[1]于永正.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M].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黎肖平,廣東省云浮市,云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