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我國教育部確立的英語教學任務以及學校領導制定的教學改革要求,我們對高中英語分層教學進行了深層探索與研究,旨在提升教職員工的教學水平,改善教育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英語;分層教學;課程改革;因地制宜;主體與主導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進步是高中英語教學的起點與終點,高中英語在任務設置、課程評估與教學設計等方面都應該把學生當作主體。”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始終貫徹“學生是教育主體”的理念,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與對癥下藥。即不僅要面向所有學生,還要重視學生個體。因此教職員工應該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本著英語教學應該面向整體,同時秉承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收獲的原則,將整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一個系統化的分層。另外,按照不同等級學生的基本狀況開展分層教學。
一、 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早在東周時期,我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就提出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其中包括了“有教無類”、“經邦濟世”以及“因材施教”等。目前的教育理論認為:所有學生都具有兩種不同的發展能力,分別是現有能力與潛在能力(現有能力是指獨立工作時解決困難的能力,潛在能力是指經過教學獲取的能力),這兩者之間的不同被稱作“最近發展區”。教育活動必須從這兩個角度出發,將最近發展區改變成目前發展能力,繼續建立更高水準的最近發展區,從而使學生們獲得長遠性的發展。
1999年,著名學者Schimmels提出:教育工作其實就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教學精髓主要是掌握所有學生的基本特征,然后根據個體需求制定量身的策略。20世紀中期,美國教育專家布魯姆出版了《教育目標分類學》《人類特性和學校學習》以及《掌握學習理論導言》等書,指出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無法獲得良好成績,根本因素不是學生缺乏智力,而是因為沒有取得合適的教學環境與科學的幫助;假如提供合適的教育環境,大部分學生在受教育水平、受教育速度以及受教育動機等領域就會變得格外相似。全日制普通高中教育《基礎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教育工作要時刻重視學生的思想,創造一個和平、民主、輕松的教學氣氛;在其理論中也充分強調“凸顯學生的主導地位,并尊重人員差異”。新英語課程提倡的觀念是“為了所有學生的進步是全體教職員工的靈魂”。這些都成為英語分層教學活動的理論基礎。
二、 分層教學的定義
分層教學是指在高中英語學習進程中,根據學生目前的學習能力,確立多層次的教學任務,采取不同的育人措施,開展不同的教育以及課外輔導,設立不同等級的學習,實施不同的學習評判,這樣就能使不同等級的人員在“可接受”標準上學會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
1. 學生分層
高中英語分層教學其實就是以發展為方向,層次為前提,競爭為方式,輔導為中心,以完成任務為目標的一種教學策略,有效發揮教職員工的主導地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強調學生們的自由發展。教職員工只有創造良好的高中英語教學條件,并且對不同人員的教育障礙運用不同的方式,學生們的語言能力才會實現真正的提升,獲得全新的思想體驗,完成知識與水平雙贏的終極目標。
教職員工應該建立適合全體學生進步的教育環境,不可以單方面地要求學生都必須適應教職員工所建立的、獨一無二的教育環境。教職員工還應該關注人們的學習慣性、智力情況以及興趣喜好等。
本文作者所處的學校,根據班級人員的行為差異設置了班級分層,主要包括4個不同的等級,分別是A層、B層、C層以及D層。其中,A層是指有專業特長的學生,他們學習成績優秀,學習思路清晰,領悟能力較高,因此教學成效十分顯著;B層是指有學習潛力的學生,他們的成績處于中等水平,但是擁有清晰的思路,喜歡并且大部分可以積極融入教學工作,因此教學成效也不錯;C層是指有基礎能力的學生,他們缺乏清晰的學習思路,學習慣性較差,教學成效較低,因此很難掌握高中英語課堂的所有教學內容;D層是指學生的全體教職員工,他們是知識產生的源泉。班級分層是以學生們的“個人感覺”與“個人定檔”作為參照,還跟隨學生們的主動性、水平以及分數的變化而加以調整。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肉眼看不見,但能感受到的分層形式。
2. 教學目標分層
教職員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確立一項科學的持續性發展目標,運用好學習定位與教學鼓勵的功能。學生英語學習分數的不同是真實存在的,另外,不同學生對于語言的認識、掌握及其表達水平也有所差異。所以,高中英語教學課堂必須實施彈性分層任務。
例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興趣喜好,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決心,根據不同級別學生的主要特征,本文作者給不同級別的學生確立了相應的教學任務:A層人員如果掌握了全部的課程內容,那么教職員工就應該關注他們領悟能力的提升與思維慣性的養成,促進聽說讀寫領域的學習水平;B層人員應該把學習中心放在把握課程內容上,盡量避免出現錯誤與漏記的現象,使他們在聽說讀寫各領域都能取得某種程度的進步;C層人員應該把學習重點放在掌握基本知識上,并適當地添加一部分內容;D層人員也就是教職員工,他們的教學任務是提升學生們的興趣喜好與自信心,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最大潛力,實現一個質的飛躍。
3. 課堂教學分層
根據教職員工不同的教學策略,專門進行了系統化的課堂教學分層,也就是“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級別的學生,就算課程內容完全一致,教職員工也必須采取不同的策略。詳細來說,教職員工在傳授課本知識的時候應該從最底端開始,分類教學,實行分合明確、一動一靜的機制。同時,還應該進行分層次的練習,提出課堂問題,布置課堂作業,使學生們共同參與到整個活動,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課堂教學分層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材講解與知識表達是完全分開的,教材解析的過程是一個由淺至深的模式,并且應該步步為營,按照先后次序緩慢進入。可以顯而易見地看出A層、B層以及C層的全體學生都獲得了利益。第二,高中課堂練習分層,除了依次推動學習進程外,英語課堂還要嚴格按照“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職員工作為教學主導”的標準,教職員工講解至教材難點時實行逐層推動,從而使得各級人員都有興趣、有條件地加入到學習課程,實現學生們的主動性學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們的分級工作并非孤立,相反它是一個有機組合的過程。
4. 評價分層
所有的教學工作都不能離開最終評價,教學評價的逐級分層主要是針對水平各異的人員,制定不同的評估問題,明確不同的評估水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能力,找到他們學習生涯中的耀眼之處,傳統評估觀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與現代評價體系相比,較為片面,不適合目前的高中教育模式。
5. 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
實施高中英語分層教學模式之后,本文作者特意在兩個不同級別的班級進行了模擬分析,經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可以發現這種教育形式能較好地幫助到學生們的英語學習,其中學習水平、思維方式、教學成績都有所提升,現在將從下面幾個角度做一個詳細的分析,可參見表1:
通過對學生分數上漲的分析,本文作者總結出以下幾點,分別是:
(1) 不同級別的學生都能找到個人在教學中的具體目標,并且它們認為可以順著這個方向發展,所以,學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2) 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與主動性。由于課堂工作分層進行,具備強大的級別針對性,他們在參加小組工作與課堂工作中,擁有個人能占據的重要位置,所以自信心也能夠有所提高。
(3) 考試分數的逐漸提高。高中英語分層教學具有特殊的針對性,所以能夠提升各層學生的愛好并且取得優秀的考試成績。
三、 總結
通過實行高中英語分層教學,促使所有學生都熱愛學習以及知道如何更好地學習,從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學習水平,有利于解決不同的問題。針對差異實施高中英語分層教學,是語言課堂在高中時期取得教育進步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郭世安,金釗.高中新課程怎樣教[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鄭清華,福建省龍海市,福建龍海程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