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進一步加強新課改的深入,促進具有良好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把傳統學習方式和網絡化學習相結合成為了未來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在當前,高中生物教學模式依然不夠成熟,不利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及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通過具體分析混合式學習的優勢和如何提升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效率進行了簡要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高中生物;教學應用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教育理念較過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混合式學習被提出后,因其取得的良好應用效果而越來越受到重視。所謂混合式學習的理念是將面對面傳統學習與在線網絡學習相結合,在繼承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的同時,還利用網絡化學習來協助學生學習,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擺脫了傳統學習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而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內容相對抽象,要求記憶的知識點較多,所以在課堂合理應用混合式學習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作用。
一、 混合式學習的概念
混合式學習最開始是源于網絡學習,是指在“適當的”時間,通過應用“適當的”學習技術與“適當的”學習風格相契合,對“適當的”學生傳遞“適當的”能力,從而取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的學習方式。把網絡學習和傳統學習方式相結合,簡單地說就是混合式學習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科學合理的學習流程,創建合適的學習環境來展開教學,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混合式學習的關鍵是如何混合才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首先,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系統性,科學的融合網絡學習與傳統課堂學習的各種學習特點,以教學理論為基礎,抓住各個要素的關鍵點,來凸顯混合式學習的優勢,優化教學效率。平衡與適度是應用混合式教學的關鍵,既不能只依靠單一的傳統教學,也不能過多依賴于網絡學習而導致系統性不足。
二、 混合式學習的理論基礎
混合式學習是以多種學習理論為基礎,來指導混合學習策略,來滿足對于不同的學生、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和學習目標的要求,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活動理論、教育傳播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情境認知理論及虛實交融理論等,這些理論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混合式學習以建立起“一站式”的學習平臺為目標,通過整合互聯網上各種學習資源,由相關專業教師精心設計的在線學習課程,將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互相結合,讓教師們通過網絡共享教學資源,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分享學習經驗,積累整合各方面的學習資料,實現隱性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體系化、體系知識數字化、數字知識內在化。它創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從教學內容出發,以培養學生技能和實際運用為中心,一切圍繞學生展開。以小組學習來貫徹合作理念,結合傳統與網絡開展的自主學習,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實現無縫對接。
三、 混合式學習的方式
1. 學習方式的混合
混合式學習的重點之一就是科學地將不同的各種學習方式混合起來。教師在生物課堂上用生動的教學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利用互聯網查閱相關學習資料,舉辦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師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共同完成實踐活動,學生根據自身知識層次,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開展學習。由于高中生物知識中很多都是在生活中能夠感受觀測到的,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都要有心地去觀察生物、在閱覽室和互聯網中豐富自己的生物知識,能用生物知識來解釋社會自然現象。挖掘生物知識的內在,拓展生物領域知識。
2. 學習環境的混合
學習環境指學生不僅要在課堂環境中學習,還需要走出教室。積極參與到各種生物實踐活動中,體驗各種學習環境。所以,教師必須按照教學內容組織開展各種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采用電子課件形式投放教學內容,學生基于教師的引導和提示,全身心投入到生物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尋找圖片材料、收集有關信息、設置思考題、實際操作測試、實驗模擬等活動,大大提高課堂互動指數.促使課堂教學更加自然、高效。
例如在講人教版高中生物《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這一課時,許多內容都可以從日常生活觀察到,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從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入酶的學習。酶不僅在自然界中有所體現,現在很多產品的生產也是利用了酶的特性,如化妝品的生產、生物發酵技術和食品加工中的應用,讓這些貼近生活的現象來解釋酶的作用,能夠更好的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留意生活中的生物知識的體現,大大提升了學習主觀能動性。
3. 教學資源的混合
隨著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教學資源呈現了多樣性特征。雖然生物教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但是為了學生獲取更有效的信息,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選擇出與教學內容關聯度較大的信息資料,并以知識體系結構化來整合教學內容,才能給學生傳授最精煉的知識。通過消化這些知識,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生物知識的本質,進一步豐富了感知系統,從而增加了學生對生物的認知深度。
教師必須對課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來延伸教材內容,拓展教材內容的寬度。例如在講高中生物人教版《從生物圈到細胞》這一節知識時,教師先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生物圈、生態系統、種群和群落等相關視頻資料,以生物圈中各種生物為切入點,讓學生思考生物具有哪些生命活動特征,組成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是什么,來引導學生掌握細胞與生命活動的關系。教學課堂上播放多媒體資料,可以立馬活躍教學氣氛,引起學生熱烈的課堂討論,教師指導學生從生物學角度分析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總結出生命活動是建立在細胞基礎之上的。
四、 結束語
綜合而言,混合式學習迎合了新課標的教育理念,促進了高中生物教學與互聯網資源的整合、生物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科學采用混合式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在如何能更好的使用混合式學習方法上,還需要教師們反復實踐總結經驗,來不斷完善混合式學習在教育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陳英水.混合式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學生物學,2016,32(6):8-10.
[2]陳飛,孟現兵.整合突破,奮勇前進—混合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6(104):150-150.
作者簡介:
王阿果,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