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波
摘要:隨著課改進程愈加深入,初中數學需要對差異教育加以重視,并將其融合在教學設計當中,確保教學設計更富針對性。教學設計需要尊重和重視差異,本文便從目標設置、教學的整體性、作業布置以及評價機制等層面出發對差異教育相關應用策略展開探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差異教育;應用策略
引言
初中數學需要秉持“以生為主”的原則開展,教師需要明確學生在認知、興趣等層面的差異,并緊跟此類差異來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不僅要對整體學情加以關注,還應對學生差異進行尊重,引導學生依靠縱向對比來得到自我肯定,保證素質教育得以有效落實。
一、重視并尊重差異,對教學目標實施階梯化設置
教學目標主要是教師依靠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達成預期成果,而課堂活動則需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實施。對于初中數學來說,對教學目標實施階梯化設置能夠針對學生實際差異提出相匹配的要求,確保各層學生均可得到合理兼顧,保證學生差異得到尊重。比如,數學教材諸如例題、練習等均是全部學生需要并應熟練掌握的,同時教材內容也有的需要學生依靠合作來實現。此類內容并非針對全部學生,多是對于基礎好并且層次高的學生。所以,目標制定需要切實考慮此類要素,教師應詳實地對學生興趣、認知能力、基礎以及態度等多個層面進行了解。在目標制定上需要先設置好“保底”目標,而后依據學生實際及其個性,融合教材以及學習伴有的可能性水平來設置基本、中層以及發展三層要求,分別為A、B、C三層。其中A層主要指優等生,該類學生不僅可熟練把握教材內容,還可高效完成部分拔高題或者是補充題,并且能夠幫助B層、C層學生學習。B層次指的是中等生,該類學生可基本掌握教材內容,并且可獨立完成相應習題。C層主要指的是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此類學生在知識理解層面相對困難,需要依靠師生幫助才可初步理解相應知識。該方式首先能夠確保各層學生均能享受學習樂趣以及成功喜悅,依靠成功的體驗來對其內驅力進行調動。其次,該模式可引導學生肯定自身付出,并借助該種自我評價來獲取滿足感于成就感。教師也可依靠階梯化目標來把握課堂,確保課堂處理更加靈活。
二、研究差異,數學設計要對整體性加以關注
(一)以學生實際為導向應用相匹配的教學方式。
對于A層、B層學生來說,需要以培養、強化其分析和解決能力為導向進行教學,若條件允許可組織學生適度進行研討和啟發,從而實現共同進步與提升。這樣A層學生便可配合教師,針對C層學生實施針對輔導。此外,課堂教學也可為C層學生留置充足時間進行理解,同時完成相應練習,促使該類學生在基本概念、預算能力層面契合預期目標。教師應對C層學生加以深層關注,做到積極鼓勵、關心和引導幫助,多賦予他們回答機會。教師還應針對例題進行梯度設置,依靠一題多解或者是多題歸一等手段實施教學。這樣依靠教師針對處理,教材例題便能得以分化,并且后續內容也便于學生進行理解消化。
(二)依靠電子白板等現代設施展開分層教學。
若想憑借一堂課來兼顧各層學生顯得極為緊張,有時無法達成相應任務。但如果教師依靠電子白板或者是投影儀等現代設施來出示例題或者是練習,便可節約時間、強化課堂效率。教師可通常此類設施將不同習題呈獻給各層學生,學生也可以自行選擇習題。只有教師有效地融合各類教學手段,明確學生差異并發揚其亮點,才可促使各學生高效發展。
三、縮小差距,分層進行作業布置
作業布置通常以鞏固知新為目標,強化學生數學能力。教師通常會為全部學生布置統一作業,但此類作業多是以B層學生為目標布置,因此作業伴有較大局限性。首先,對于A層學生來說其針對性并不充分,會使該層學生提升遭受影響;對于C層學生來說,則會因難度提升而造成不會做狀況,進而使其數學興趣遭到打擊,學生差距則會逐步擴大。教師必須以學生認知、基礎水準為依據分層進行作業布置,可對A層學生進行附加題的設置,對B層學生則可設計提升題,對C層學生則應關注基礎題。批改作業時則應對B層、C層學生亮點進行找尋并及時鼓勵,若其做完上一層作業更應加倍鼓勵。若學生出現題目錯誤,則應面批面改,找尋類似題目供其溫故知新。對于A層學生,教師可以讓其依據自身學習來選取習題,同時明細解題思路、過程,確保學生依靠差異教育來體會成功,調動起進步愿望以及能動性。
四、推動評價機制向著互補性發展
現階段,我們無法對考試固有模式進行改變,但具體實施則可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對比來肯定自我,并將“自我進步”看作是成功標準。評價體系理應依靠橫縱評價進行互補,可于外部評價中推行橫向評價,內部評價則實施縱向評比。各層學生均可借助縱向評價來明確學習的坐標點,發現自身是否退步以及相應幅度與效率。差異教育需要推動學生評價由單一向著多元轉變,將選擇性評價轉變成激勵評價,從而對學生差異做到充分尊重,并對其縱深發展加以重視。例如,可將課堂考卷分成基礎、提供和選做三類層次,若學生不僅能完成自身層次題目,還應做更高層題目,那么高層題目便可雙倍加分,確保學生求知欲以及好勝心得到充分調動。
總結
總之,初中數學必須對學生差異加以重視,從目標設置、評價體系、作業布置等層面出發推進差異教學,確保教學設計契合學生需要,為強化課堂質量以及學生數學素養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于曉靜,郭學軍.基于學生差異的初中數學分層分類指導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學研究,2016(11):83-89.
[2]趙錚. 初中數學智慧學習模型及支撐空間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
[3]管彥民,張世相.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應用差異教育的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2(02):54-56.
[4]郝軍.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實驗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