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荷
摘要:小學數學與生活情境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的因素又在數學中得以體現,這就是數學學科的特點。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數學學科的學習目標日益明確,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還需要培養運用數學的能力,鍛煉數學思維。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以運用,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本文就從生活情境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方面入手,進行細致地探討和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融入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數學中不乏生活情境,生活情境中又不失數學因素。將二者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力,還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一、生活情境融入數學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激發學習興趣是學好數學的一半。學生應該不斷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能夠在解題中做到靈活。為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到數學教學當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數學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另外,生活情境還可以變成溝通教師和學生的橋梁。小學生本身對具體形象的知識更容易理解,但很多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應用生活情境來輔助教學,會將枯燥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活化,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激勵學生主動參與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有很多方面都體現了數學知識,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較低,并不會輕易發現。教師將生活情境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就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他們會主動參與到學習和探索當中。另外,通過生活情境和數學的融合,學生還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沒有體會過的現象,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傳統的數學主要以填鴨式教學方式為主,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中并沒有充分發揮主體地位,而是十分被動地接受知識。將生活情境融入到數學當中,學生就可以在教師設置的情境下學習,從某種程度上看是參與到了實踐當中,動手操作能力會得到高效提升。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的方法
(一)教師科學地選擇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輔助功能得以發揮的基本前提就是按照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的特征來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情境。只有學生能夠積極地融入到其中,才能提升教學質量,這樣的生活情境才算是科學而有效的。第一,教師要作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明晰重難點,明確目標,讓數學課堂教學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來進行。第二,充分了解學生。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的生活情境才值得被選用,例如,教師在講解“加法運算”這一節內容時,教師首先對數字的計算以及計算方法進行講解,然后設置這樣的問題:小明家的茶幾上有五個蘋果,三個梨,四個桃子,那么,茶幾上總共有多少個水果?這類問題就是小學生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情景。在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時,學生的大腦中會浮現出生活場景的畫面,這樣的題目更具生活化,進而讓學生對加法運算的具體方法有了更為深切的了解,可謂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學到了知識。
(二)教師利用生活情境與學生交流
數學教學過程中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交流。有效的溝通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有較大的裨益,最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減少精神不集中現象的出現。如果學生本身對數學不感興趣,可能會在數學課上出現走神或者是困倦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生活情境融入教學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因為,通過生活情境的融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就會更暢通。教師可以充分應用講授法,按照教育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前提下,提升思想方面的認知,并且可以邀請學生一起來暢所欲言。一些用于表現自我的學生就會在這一環節當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能。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數學競賽的方式來鞏固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的主動權,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間,而自己在一旁作為指導者和協助者。學生們選擇出大家心目中的公平公正的同學,來進行分組和分數統計等工作。然后將競賽最終的結果匯報給教師,這種方式就是充分利用生活情境的表現,明顯加強了與教師之間交流和溝通。教師為學生發揮自主性提供了空間,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提升生活情境的探究性
生活情境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來對教學任務和教學方法進行明確。在應用生活情境時能夠更具探究和實踐意義。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通過生活情境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得到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的特性時,可以帶領學生走入生活,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三角形。學生們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談論。此時,教師要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肯定,多鼓勵。緊接著老師追問:“為什么生活中的這些地方要應用三角形呢?”,逐漸引導學生一起去探究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對生活中的三角形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還鍛煉了創造性思維。
(四)利用生活中的游戲推動教學
游戲一直以來都受到小學生的歡迎,這和小學生的天性有關。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科學合適的游戲方式,為了使得游戲更好地發揮效果,可以對游戲的時間和方法進行把握,避免兒童出現沉迷于游戲的現象。例如,教師在講授“倍數”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敲七”游戲。學生們連續坐好,按順序報數(可以從任意一個數字開始),當某個同學所報數字中出現“7”或者是7的倍數,則這個同學不需說出數字,只需敲一下面前的桌子或者拍一下手。然后下一名同學接著報數。設置這一游戲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前提下,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度,對于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有較大的幫助。
三、總結
總而言之,將生活情境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現代教學方式中比較常見,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姚秋月,楊爽.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16,07:143
[2]祝春香.芻議生活化特色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A].新教育時代(2015年10月總第3輯)[C].2015:1
[3]崔玉梅.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242-243
[4]崔靜娟.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