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緒軍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開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革,各種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為教師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幫助,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其中,趣味性教學的運用,有效的改變了傳統沉悶的課堂氣氛,打破了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快樂的進行學習,進而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本文就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小學語文;教學運用
引言: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支持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動力源泉。但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在學習過程中很難一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靈活運用趣味性教學,進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使學生成為新時代發展所需的全面型人才。
一、趣味性教學的意義
所謂的趣味性教學,就是指教師改變過去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當前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興趣愛好,充分的挖掘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進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教師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趣味性教學,能極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師生之間形成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心,學生進行學習時不會產生壓力,使學生愛上學習,在感受語文學習樂趣的同時,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二、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
1.精心設計課堂導入,集中學生注意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運用趣味性教學時,可首先對課堂導入進行有效的趣味性設計,從而快速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對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更快的投入到學習中[2]。例如:在教學《長城》時,教師可精心設計導入環節:如果在月球上用肉眼觀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筑物只有一種,那就是我國的萬里長城,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游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同時為學生播放長城的視頻或圖像,進而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
2.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關鍵時期,此時的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發展階段,對生活的認知不足,缺乏生活閱歷和經驗,在進行語文知識學習時,難免會存在一些困難,對豐富的語文知識理解不深或出現偏差。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趣味性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體驗,從而加強學生對生活的感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并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語文帶來了樂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3]。例如: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內容,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老木匠、小木偶、小紅狐、熊警察等等,進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通過對不同角色的扮演,運用正確的語氣和肢體動作,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課文的內在含義,進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教學趣味性
在趣味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視頻、圖像等特點,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官刺激,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語文知識更加直觀的、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同時,多媒體呈現的情境能使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有效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例如:在教學《花的勇氣》時,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生機盎然的春天,到處都是大片大片的綠色和蒙蒙細雨中色彩斑斕的頂風雨怒放的花朵,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進而樹立自身的勇氣和信心。
4.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主體性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在教學時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思考和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小學語文趣味性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樹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不僅加強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4]。例如:在教學《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首先解題課題,引導學生根據課題質疑。再要求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什么,從哪幾方面講的,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將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巡回指導。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充分的顧及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從而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結語:
總而言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靈活的運用趣味性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快樂的進行知識的汲取,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云青.淺談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7(23):110-111.
[2]李淑英.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趣味教學[J].學周刊,2016(21):60-61.
[3]牟景文.淺談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72-73.
[4]尼瑪永措.趣味教學,事半功倍——小學語文趣味教學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4):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