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義
摘要:在比較偏僻的農村,目前中小學課堂教學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對學生創造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培養、千篇一律對著課本臨摹、“照葫蘆畫瓢”度過40分鐘、還有的地區學校干脆不開設美術課。這種現狀與我國義務教育所提出的素質教育目標相悖。有礙于創造力、想象力和視覺記憶力的發展及中小學生個性、意愿、情感的表達;更缺乏審美教育的現代意識,其結果僅極少數學生或憑天資或家庭因素保持著美術的興味,而大部分學生收效甚微,基本毫無效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有效教學;方法探討
小學階段,很多兒童都是憑自己的主觀意識去涂鴉,表現自己的靈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少兒童對合理的構圖、較嚴謹的造型繪畫無動于衷,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樂學、能學、會學,教師必須從各方面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促使他們的興趣向高層次、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從而形成健康、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審美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
一、動之以情的情感教學,讓學生感受趣味課堂帶了的快樂
今天的美術課,不在是過去古板教條陳舊的教學方式,而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加形象生動,鮮明直觀,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今天的美術課堂關鍵在于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勇于創新,把握少年兒童心理特點與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動之以情的情感教學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就象游戲一樣,使他們感到輕松愉快,這樣讓學生在樂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優勢作用。我在多年的美術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本身除了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同時教師應在教學中充滿激情,有人說,教師是一個表演者,學生是觀眾,學生喜不喜歡全看教師的表演,教師的情緒和狀態隨時感染著學生,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教師帶著不好的心情或帶著病態上課,就是有在好的教學設計,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不能喜歡?所以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不僅具有過硬的美術基本素質,還應具有動之以情的情感教學能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喜歡上美術課,讓學生充分感受的上美術課給他們帶了的快樂。
二、寓教于樂教學方法,讓美術課堂充滿活力
枯燥、無味、教條是過去美術課的代名詞,有些人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把課堂教學當成只傳授知識的場所,沒有真正到讓學生全面的發展。而是教法簡單化,教師講,學生聽,墨守常規老一套不變樣,滿堂灌,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學方法必須改革。在當今大力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在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根據不同年齡特點,以寓教于樂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美術課堂帶給他們的快樂。如教低年級孩子認識三原色、三間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講話,孩子們是很難接受的。于是我就考慮以變魔術的做法: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試管內,再拿三個空試管,一齊放在試管架上。課堂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把三種彩水展現在學生面前,講什么是間色和間色是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就拿試管做演示。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試管內一晃動立刻變成間色時,學生邊拍手邊喊出聲來。做法雖然很簡單,但形式較為新穎,孩子們象看魔術一樣看老師演示,興趣很濃。讓學生做實驗,紅色+黃色=?色,紅色+藍色=?色,藍色+黃色=?色,兩種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么不同?這樣學生記得牢,記得深,又證明了知識的科學性,同時又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美術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好的教師應想方設法找出學生的興趣點,例如我在上一年級花兒朵朵時,就充分利用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首先我讓學生欣賞了各種各樣的花朵,問:“你們喜不喜歡”,孩子們異口同聲說:“喜歡”。于是我讓學生們分組進行用身體組成花朵的形狀,沒想到孩子們編排的非常成功,孩子們在歡歌笑語中快樂的用他們是身體擺出各種各樣美麗花朵的造型,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實踐中不斷的創新
美術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繪畫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創新學生才會進步,只有創新我們的社會才會發展。所以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為社會要發展,就需要人去開拓創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從小在他們的心靈上播上一顆“獨創”的種子。在美術教學中挖掘教材的求異因素,特別是圖案裝飾、工藝美術等教材,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的去感悟、不斷的理解,在實踐中不斷的去創新。在不斷的創新中體會成功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四、改革課堂舊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在當今大力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根據不同年齡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教低年級孩子認識三原色、三間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講話,孩子們是很難接受的。
于是我就考慮出這樣一種做法: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試管內,再拿三個空試管,一齊放在試管架上。課堂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把三種彩水展現在學生面前,講什么是間色和間色是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就拿試管做演示。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試管內一晃動立刻變成間色時,學生邊拍手邊喊出聲來。做法雖然很簡單,但形式較為新穎,孩子們象看魔術一樣看老師演示,興趣很濃。讓學生做實驗,紅色+黃色=?色,紅色+藍色=?色,藍色+黃色=?色,兩種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么不同?這樣學生記得牢,記得深,又證明了知識的科學性,同時學生又學會調色方法。
小學美術教學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對這一學科進行更加有效的教學。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而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美術教學的特點,對教學的方法進行探討和改進,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