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長興
摘 要: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新時期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高標準性,根據學生的發展現狀、發展訴求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目前,隨著新教材在高中教學中的使用,如何更好地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是目前高中教師面臨的共同問題。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為例,探討在學科素養前提下該如何制定高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希望為教育戰線上的同行們提供一些比較有意義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思想政治課 教學技巧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明確了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新課程改革對新時期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提出了應該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高標準性,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現狀、發展訴求、發展需要培養核心素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需要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能力及相應的核心素養能力和綜合能力。它為高中政治思想學科教學帶來新的理論指導、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的同時,也為高中政治思想教學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高中政治思想課教師成為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參與者、支持者和最終的執行者,如何乘著新課程改革的東風從事好政治學科教學呢?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為例,探討基于學科素養前提下如何制定高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希望為教育戰線上的同行們提供一些比較有意義的參考價值。
一、追本溯源,學科核心素養的蘊意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評價一個人時通常會說這個人“素質”怎么樣,在這里,“素質”只是單純地指一個人的品行或者品質,它不是一個人先天固有的,而是通過這個人后天的人生閱歷不斷積累而沉淀后的一種體現,在形成過程中,不僅包括這個人所受到的“教化”,而且與這個人的“閱歷”相關。“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用已經擁有的知識、能力、認知解決自身面臨問題時體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它是一個系統性、總體性的底蘊。這里所說的“學科素養”是指一個人通過某種特定的學習方式學習之后在自身意識中所建構的“學科觀念”、“學科思維”、“學科邏輯”及結構化、體系化和系統化的學科知識和學科體驗的綜合。
二、有教無類,基于學科素養之下的教學策略
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以提高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能力為教學目標的課程,它注重的是高中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培養。因此,它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與其他學科有著共同點的同時,也具有其他學科沒有的特色和優勢。它的“綜合性”學科意義要求必須用自己提煉出來的核心素養統攝相關學科內容,反過來也可以用相關學科內容支撐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培育。因此,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就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筆者通過總結概括之后,分為以下幾類:
(一)研讀課標教材,在細讀中提煉學科素養。
高中政治思想政治課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教學思路以提高高中學生政治思想素養的培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政治認同作為政治學科最重要的學科素養,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規劃教學設計時,一定要細研教材和《課程標準》,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好教材內容的同時,充分體現思想政治課的時政性,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將自己挖掘的符合課程理念和教材知識中所滲透的相關政治理念或者政治認同因子納入教學計劃中,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新的價值觀和學習意識,而且可以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從政治認同這個角度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以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讓學生潛意識從理智上形成對國家政治的高度認同。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依法合理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
(二)整合教學資源,樹立系統化教學意識。
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本身實踐性很強,時代氣息很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充分整合教學資源,積極開發新的課程內容,將課本知識和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社會、體驗生活,了解社會,體悟人生,才能讓學生在深化對當堂知識的理解的基礎上,將理性精神融入課程教學當中,通過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面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問題,做出理性的解釋、判斷和選擇,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文化自信,以負責任的態度和行動促進社會和諧。讓他們面對生活和社會中的問題時,通過理性思考,運用系統化的知識結構理性解決,從而加強學科素養的培養。
(三)注重學科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學習中建構學科素養。
培養和提高學生辯證思維能力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也是思想政治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在要求。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不能簡單地重復教材知識,而是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拓寬知識,發散學生思維,超越簡單說教式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成為理念教學和邏輯思維教學的結合體。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理性思維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的培養,讓他們通過政治學科的學習,對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問題、政治問題學會自己思考,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用理性處理自己面臨的問題。
(四)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探究,在探究中體悟學科素養。
一些學生認為政治思想課枯燥、乏味,教師需要別出心裁,不斷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增加生生、師生的互動,針對教學內容提出深刻的問題,并展開課堂討論。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疑惑,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來答疑解惑。讓學生在與他人的探究討論中,積極發表觀點,讓他們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學習和成長上的感悟,最終在自己感悟的引導下繼續成長。比如,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列舉一些生活中典型的案例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積極探究,運用法律知識解決,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他們法治意識形成的過程,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法律敬畏意識,要知法、學法、守法,促使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五)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體驗中提高學科素養。
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最重要的一個體現就是公眾參與,即要求公民主動參與政治生活,主動自覺承擔責任,維護公眾利益。因此,政治思想課教師應用情景式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親自參與獲得新的體驗和認識,從而積累經驗。這樣,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的知識更具真實感和實用感。教師將理論知識貫穿于課堂實際操作中,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識和課程知識,而且有利于他們在實踐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從而增強公眾參與意識。
總而言之,學科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圍繞核心素養進行教學已經是廣大政治教師的共識。在基于核心素養提高的前提下,嘗試運用高中政治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些教學策略,以期在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加強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眾多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指引下,逐漸豐富和完善學科知識體系,并在此過程中獲得成長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王白.諸葛清.朱霞.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文化教育缺失現狀及對策[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32(12):56-59.
[2]張哲沫.淺談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核心素養的缺失[J].教育,2017(3):265.
[3]王發成.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核心素養培養現狀及對策[J].現代文學教育,2016,32(22):51-66.
[4]趙熙娥.高百歌.錢甘南.淺談如何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情況[J].高校教育,2017(3):165.
[5]吳紅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實踐探索[J].考試周刊,2017(23):193-194.
[6]張麗.基于培育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的實踐與思考——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2):50.
[7]劉介甫.新課標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10(23):82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