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婉如
【摘要】企業在開展經濟活動時,資金鏈問題是影響其經濟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資金鏈斷裂,勢必會給企業帶來金融融資風險,從而影響其正常運營發展。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必須注重建立完善的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為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本文重點探討新形勢下應如何建立高質量的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
【關鍵詞】企業融資 風險預警機制 思考
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是企業財務預警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預警,涵蓋明確警義、尋找警源、分析警兆、預報警度四個環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在日常的運營管理中,決策失誤、管理不當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從而引發融資風險。因此,如何防范融資風險是所有企業共同思考的課題。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談談對建立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的幾點思考。
一、融資風險預警的主要功能
(一)監測功能
具體來說就是監測企業融資的全過程,一旦發現與企業預定目標不符、會危害企業發展的問題,必須及時提出警告,并及時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診斷功能
指對監測過程中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事故發生的概率、趨勢,然后利用先進的診斷技術、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來考核評價企業融資狀況。
(三)矯正功能
具體來說,就是仔細分析監測、診斷結果,從而得出融資實際過程的偏差、問題,并分析這些偏差、問題存在的原因,真實記載財務問題發生的具體原因、處理過程、解決問題的具體對策,防止財務危機繼續惡化。其次,總結事故處理經驗,并制定企業管理行為規范,幫助企業以最快的速度走上正常運營軌道,從而提高企業免疫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建立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的具體對策
(一)加強企業經營管理層的危機預警意識
危機意識、抗風險能力是每個企業經營管理者必備的基本素質。筆者認為,企業的員工,尤其是經營管理層,必須牢固樹立全程控制風險的經營理念,清醒認識并高度警惕財務危機的發生,并將風險防范視作重要工作納入企業日程中去。
在日常生產運營過程中,必須引導企業全體員工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及時掌握新工藝、新政策和新技術,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與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全體員工的危機意識,定期組織相關的培訓,培養員工學習最新、最有效的融資風險防范工具,如,遠期合約等等,并且能在企業融資過程中,運用這些風險防范工具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另外,要著重提高財務人員,特別是財務管理層的業務水平,從而有效防范或降低融資風險。建立高質量的風險預警機制,做到未雨綢繆,從而加強企業的綜合實力與市場競爭力。
(二)建立高質量的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平臺
高質量的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促進經濟活動的有效開展,是企業的責任,也是社會全體成員的責任,因為良好的經濟活動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筆者認為,政府等相關部門必須提高責任意識,帶頭建立地方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平臺,并引導和鼓勵相關的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實時公布企業經營的真實情況、最新動態,提高企業經營信息透明度,防止出現傳統企業部門信息封閉的情況。
另一方面,立足于企業發展實際搭建的融資預警平臺能大大提高所搜集、整理、存儲的企業信息的質量,然后利用企業金融融資風險信息數據庫,幫助財務人員及時做好相關數據的縱橫向對比。貫徹落實國家及地方經濟政策、企業發展實際,深入挖掘企業風險征兆,向有關單位發出預警,基于此,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來防范或解決企業金融融資風險,從而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三)建立完善的企業融資風險信息數據庫
筆者認為,除了政府部門的帶頭作用,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必須樹立全局觀念,摒棄傳統的唯我獨尊的錯誤觀念,及時搜集、整理和存儲企業的具體、真實信息,發送至預警平臺,并且將這些數據信息輸入企業融資風險數據庫,為企業加強融資風險防范工作提供數據基礎。但是,多數情況下,企業的不同部門、不同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企業數據信息會出現重復、不同等情況,因此,數據庫管理部門必須經過調查,去偽存真,摸清企業運營的真實情況,如此,才能成為數據庫的數據信息。另外,由于企業信息更新變化快,必須及時更新數據庫的數據信息。
(四)保證信息數據庫數據信息的質量
一直以來,金融機構主要為企業提供開戶、金融融資、抵押擔保、資金結算等服務,所以,要想提高數據庫要想提高數據庫內信息的質量,必須將所得的信息提交給監管部門,進行匯總整理各機構提供的信息,然后發送至預警平臺。信息數據的來源主要有:發改委負責企業立項和審批、投資規模、容積率和進度等信息;工商部門負責企業設立、注冊、資本、股東及變動、商業信用、工商處罰、關聯企業等信息;商務部門提供企業產值、產量、進出口等信息;統計部門提供企業投資、生產、銷售、人員等信息。不同的部門根據自己的定位提供不同的信息。
(五)加強對企業金融融資的風險管控
金融機構是企業融資風險防控的主角之一。金融機構開展業務時,必須貫徹國家貨幣信貸與產業政策,深入企業一線生產運營工作,從而得到最真實、最準確的企業財務、投資、信用、等方面信息,提高金融融資發放的準入門檻,加強風險管理,加強對信息的匯總與分析,按用途使用資金,加強對資金流轉的監督,加強對貸后資金跟蹤管理,及時發現企業融資潛在風險,從而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中。
(六)實現企業風險信息共享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宏觀調控至關重要,但是,現階段,企業的真實信息比較分散、具體,因此,要想加強融資風險防范,要實現企業融資信息共享、構建高質量的金融融資風險預警制度,才能真正防范企業融資風險,做到防患于未然。基于此,筆者認為,首先,金融監管機構帶頭,組織銀行間實現融資信息互通。其次,地方政府帶頭執行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相關部門搜集的企業信息提供給預警機制,機制則促進橫縱向信息的交流溝通。另一方面,加快建立企業金融融資風險數據庫,對比分析現有的融資風險指標,積極開展企業金融融資風險會、評估活動,及時將異常情況反應給金融機構,根據風險程度發出風險預警,從而促進企業健康運營,維護社會秩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金融融資風險問題嚴重阻礙了企業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建立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及時發現企業潛在的風險與危機,并發出預警,采取有效措施,將風險與危機扼殺在搖籃中,從而實現企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改革,國家出臺一系列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政策,為防止企業金融融資風險對我國宏觀經濟產生嚴重的沖擊,企業必須做好金融融資風險的防范工作,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秩序。
參考文獻
[1]劉雪慶.企業金融融資風險預警機制建立的思考[J].消費導刊,2017(13).
[2]許傳華.構建我國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的宏觀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4).
[3]劉輝.對融資性擔保公司風險控制機制構建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