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核心素養”這一背景下,高中語言教學如何進一步優化,尤其是古詩文教學方面,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方法,是本文主要的探究對象,因此本研究選取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為研究案例,在古詩文教學當中運用什么教學方法培養高中生的“核心素養”能力提出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古詩文;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核心素養能力是當前世界教育發展所要提倡的主要運用能力,因此,在我國也得到廣泛的許可,對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單單是在教學當中要求,在教材的編寫和各階段實際教學當中也運用十分廣泛。在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初稿)》把語文核心素養分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四大方面。因此本文主要圍繞這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同時以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學為例,試做分析。
二、 核心素養中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文的學習便是語言和文字的學習,如何理解語言的魅力和如何去運用文字來表達等成為當前我國學生需要掌握和了解的能力,因此教學就如何培養學生語言建構和運用的能力展開研究和學習,得出閱讀和寫作是提高語言能力最佳途徑,學生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活動的開展,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通過實踐寫作運用加以靈活化,如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一書中,全書共六章,每章由“賞析指導”“賞析示例”“自主賞析”“推薦作品”等四部分組成,其中“自主賞析”就是強調學生自己閱讀,而“賞析指導”“推薦作品”“賞析示例”分別是對老師的要求,要求老師知道學生去分析,同時推進學生相關,促進學生閱讀視野的開闊。在“賞析示例”中,教師通過對經典作品的鑒賞,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手法和技巧。
三、 核心素養中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是人類一直學習和發展的精神活動,思維的產生源于人類對實踐生活的總結和對學習的不斷追求,因此在語文學習當中強調思維的提升和發展,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開展語言交際和溝通,參加社會實踐課活動,促進語言的有效使用,同時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能力,比如參加“辯論賽或者文學競賽”活動當中運用書本知識等方式,就是靈活調用思維的方式,比如在講《湘夫人》一文當中,教師通過講解湘夫人的故事,給學生講述一堂生動的愛情悲劇故事,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并鼓舞學生將湘夫人的事跡聯系客觀實際情況。這樣的欣賞手法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還有在講《伶官傳序》一文中,也通過歷史故事的文學再演,教師重新講述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與“失天下”的歷史背景后,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故事,以及王朝的“盛”和“衰”之原因,提高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四、 核心素養中審美鑒賞與創造
對于美的欣賞,是人類在實踐生產當中不斷變化發展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對美的標準和衡量,每個時代對美的要求也不一樣,同時他們欣賞美的能力也不一樣,但是每個時代都會創造屬于哪個時代的美,人們追求的美,以及有些時代創造的藝術美對當今時代文化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對后世欣賞程度從來也沒有下降。語文是一門欣賞美的學科,在語文學習當中,主要是對文章的學習,對文章的美加以分析,這都體現審美在語言當中的貫穿,教師按照語文教學要求就如何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和追求借助于文本來施展,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伴隨著學生學習語文能力已經有所具備的基礎上,其欣賞美的能力是不斷提高的。對于欣賞和鑒賞美的能力也是具有發展的余地和前景的,應該積極主動地帶領學生進行鑒賞,如在《蜀相》一文中,帶領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感受“二二二一,二二一二”的聲律節拍,領略抑揚頓挫的韻律美;同時對文章進行賞析;在《李憑箜篌引》一文中,帶領學生體會:作者寫箜篌聲,不正面鋪陳描寫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音樂之聲,卻重點著墨于寫李憑彈奏樂曲時所產生的動人心弦的效果;感受其表現手法之美、修辭手法之美。
五、 核心素養中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逐漸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文化是維系國家統治和民族繁榮昌盛重要基礎,弘揚和繼承和創新文化,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重要部分,在語文教學當中,增強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和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信心,是語文教師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語文課程開設的初衷,在語文教學當中,就是要引領學生讀懂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主動吸收我國優秀的文化和參與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其實在學習古詩文當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很多我國文化當中優秀的部分,讀懂某些事物的特殊情感寄托,如《登岳陽樓》一文中,詩人正處人生困頓中,雖然得償多年夙愿,見到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但此時國家動蕩不安,自己不禁潸然淚下。這種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我可以聯系到歷史上很多人物在古詩文當中都加以表現出來自己的憂國憂民的傷感情懷,同時也將這種文化一直傳遞至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
六、 結語
基于此,核心素養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結合四個方面進行古詩文賞析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推動語文的科學發展和學生的思想進步。在語文古詩文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在教學當中貫穿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提升和養成,審美鑒賞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化傳承與發展等四個維度的核心素養能力教學,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推動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架構。
參考文獻:
[1]王光佑.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古詩詞教學探微——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7(22):1-3.
[2]王圓圓.核心素養下的文言文教學策略探析——以程翔的《琵琶行》為例[J].考試周刊,2017(67).
作者簡介:
余建文,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