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課中,不僅要靠演算、類比、推理,從而建模,還可以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順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動手操作
一、 動手操作的意義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己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的影響,形象思維占據絕對優勢。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最為深刻的體會莫過于親自動手操作實踐。在小學數學課中,動手操作主要作用如下:
1. 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課中,數學的算理往往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中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通過對直觀模型的操作,充分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豐富了教學形式,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活躍起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增加體驗
俗話說:聽一遍不如寫一遍,寫一遍不如動手做一遍。在小學數學課中,適當安排動手操作,能把視覺、觸覺都充分調動起來,增強了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印象深刻。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記憶,正是我們課堂教學要達到的效果。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的“搭積木比賽”一課,如果單純使用講授,學生根本無法理解,配合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還是沒法形成空間想象,這類課一定要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對實物或教具擺一擺、拼一拼,才能體驗到如何把立體圖形轉化成平面圖形。
3. 提高效率
動手操作需要花較多時間,有些教師對動手操作能提高效率產生疑問。實踐證明,同樣一節課,設計了動手操作,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得好,如果通過教師的講授來完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始終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個別學生甚至一知半解。同樣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二、 動手操作的形式
1. 課前體驗
課前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動手操作體驗。這類操作通常是在課堂中不好完成,或沒有條件開展的,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學生在家完成,遇到問題還可以讓家長幫忙。例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的《長方體的認識》這課時,就提前一天布置學生回家用筷子制作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框架,第二天上課帶來。因為有學生在家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框架的體驗,第二天的課上的特別順利。學生對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并且12條棱可以分成3組,每組4條的長度相等。這些知識學生在課前通過動手操作都已掌握。還知道了正方體也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12條棱長相等。這樣,我就可以將更多時間用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運用上,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理解和應用。
2. 課中操作
課堂中的動手操作是學生動手操作主體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動手實踐建立數學模型,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分餅》一課時,我在課中給每個小組分發了5張彩色卡紙剪成的圓形卡片,讓學生把圓形卡片當成餅進行分一分。學生按4人一個小組進行操作,先思考,討論方案,然后明確分工,誰動手操作,誰記錄,最后每個小組派代表匯報。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很容易明白有三種分法。第一種:先分整張餅,唐僧、悟空、八戒、沙僧每人分得1張,剩下的1張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再分得14張餅,這樣,每人就分得114張餅,從而引入學習帶分數。第二種分法:把每張餅都平均分成4份,每個人就分到5個的14,也就是54張餅,進一步學習假分數。第三種分法:把5張餅疊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也分到54張餅。學生通過對“分餅”的操作,明白了帶分數、假分數的產生,對帶分數、假分數的特點有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的《探索與發現:三角形邊的關系》一課時,我就放手讓學生按小組動手操作,學生通過擺一擺,自然就明白了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根本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講解。
3. 課后實踐
動手操作除了在課堂中實現,有時還要讓學生進行課后實踐。這種情況通常是在課堂中沒法完成或沒有時間動手操作。例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節《圖形分類》這課時,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特征的認識、理解,我布置學生課后用木板訂制一個三角形,讓學生加深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認真觀察學校大門口的柵欄門,用實物代替圖片,“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點就深深印在學生腦海里。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中,適當安排動手操作,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葉美華.小學數學教學教學中動手操作的案例分析[J].新課程(上),2015,(06).
[2]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1979(01):144.
作者簡介:
曾令濱,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新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