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婧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11-000-02
摘 要 員工的違紀違規行為,直接導致企業效益流失,嚴重敗壞隊伍風氣,直接影響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和良好形象。文章分析了油品銷售企業基層加油站員工容易發生的主要違紀違規表現及產生原因,同時提出從強化法紀法規教育,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增強員工歸屬感三個方面來遏制和預防加油站員工違紀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從而筑牢員工的廉潔防線,保障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
關鍵詞 新形勢 筑牢 員工 廉潔防線
近年來,油品銷售企業認真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努力構建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如多是重視中層及以上干部的廉潔教育,卻有忽視一線員工廉潔教育的傾向。
目前,各加油站圍繞企業經營為中心,不斷創新管理模式,經營勢頭較好。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企業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暴露出員工隊伍建設中的一些問題,加油站員工違紀違規,甚至違法現象仍有發生,有的還頗為嚴重。員工的違紀違規行為,直接導致企業效益流失,嚴重敗壞隊伍風氣,直接影響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和良好形象。
一、主要違紀違規表現
1.偷盜油品及私自處理溢余油。個別加油站站長、計量員,利用加油機強檢和自校之機,油品不回罐,私自兜售給顧客,或存放進自備的罐桶內伺機盜賣牟取私利,或直接加進私家車的油箱自用。
2.加油站員工與承運公司司機內外勾結合伙偷盜油品。一是隱瞞和擅自處理溢余油,個別加油站站長明知油罐溢油但不上報,在溢油品種進油時,與油罐車司機勾結,故意不將油品卸干凈,待油罐車出站后,再到約定地點將剩余油品卸出盜賣,而加油站賬面上仍然是不虧不溢;二是個別加油站站長、計量員,利用加油站來油機會,故意關閉視頻通道,串通油罐車司機將油品不卸干凈留在油罐內,仍按應收數量驗收,然后將油品盜賣,積少成多,獲利平分。
3.利用油品價格差倒賣油品。個別加油站私自將企業的優質油品直接從油罐車上賣給顧客,造成油站虧損,再用低價從其他進貨渠道私自進油,將油罐的損耗補齊,從中賺取差價。
4.損害顧客利益。一是加油員違反規程通過提槍泵碼不歸零短斤少兩,虛報加油金額欺騙顧客;二是個別加油站站長與計量局監督管理人員搞好關系,利用加油機調整精度時機,將加油機精度調整為超千分之三,以此來克扣顧客,造成油罐油品溢余,將溢余油品盜賣;三是個別加油站員工利用工作之便,與部分單位的加油卡客戶長期合作,形成套現潛規則,收取回扣。
5.虛開倒賣發票,收受好處。個別員工利用工作之便,滿足個人私利,積攢并出售倒賣發票或為顧客虛開發票收取好處費。在油品資源緊張時期,現金加油限量,加油站員工收取小費加油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6.截留加油贈品。一些加油站“油非互促”活動管理混亂,加油員善自截留發放給顧客的促銷贈品。存在零售系統錄入數據與海信系統錄入時間差異、贈品盤點帳實差異、刪除視頻監控數據、發放記錄手續留存不完整等問題。
二、違規原因分析
加油站之所以有員工違規違紀行為的發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員工法制觀念淡薄,有章不循。為規范加油站經營管理工作,我們企業先后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規定,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規章制度沒有嚴格落實到位,給了偷油盜油等違紀違規行為有漏洞可鉆。少數員工法津意識淡薄,將企業的制度禁令置之腦后,受金錢私利的誘惑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心存僥幸,鋌而走險。總認為只要自己不超損耗,節余出來的油,想怎么處理都行;認為給自己的私家車加點很正常;看別人賣點油,自己也賣點,數量不大沒關系。但是,國有資產絕對不能私自進行處理,上述行為都是在違法犯罪。一旦查實,涉案數額大的將追究刑事責任,數額較小的將按照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嚴肅處理。
2.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較薄弱。由于基層縣區分公司經營壓力大,事務性工作較多,領導往往認為只要員工干好工作,保障安全就行,至于其它方面則得過且過,對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視。沒能切實地深入基層一線庫站了解員工存在的實際困難和現實需求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沒有針對員工的異常狀況及時開展心理疏導及有針對性的思想引導。存在注重崗位業務素質,放松廉潔從業教育的現象。一旦出現違紀違規行為,往往以罰代教,沒有解決思想源頭問題。當個別員工出現問題,基層縣區分公司個別領導不是立即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剖析問題產生的根源,而是報喜不報憂,幫助員工極力隱瞞上級公司,為其開脫,助長歪風。
3.員工違紀違規承擔后果較輕。當個別員工出現違紀違規行為時,例如串通油罐車司機偷盜油品,已構成盜竊罪,而公司對此類違紀事件的最重處罰僅是解除勞動合同,或者從正式工改為派遣制員工,很少采取法律追述手段,相對于非法獲利,員工違規處罰成本不高,處理結果缺乏震懾力,造成員工違規行為屢禁不止。
4.年輕員工責任心不強。目前,加油站勞務派遣工達70%以上,員工主人翁意識降低,缺乏凝聚力和歸屬感。而80、9O后為加油站主體員工,以獨生子居多,家庭條件較優越,工作上不主動、不積極,拈輕怕重,效率低下。缺乏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容易鬧情緒、撂挑子。發生違紀違規行為被處罰,就想方設法鉆空子,體內損失體外補,利用各種手段填補回扣罰損失。
三、對策及建議
1.強化法紀法規教育,進一步增強法律的威懾力。
一是加強遵紀守法教育。重點開展庫站一線員工、站長的職業道德、遵紀守法教育,將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員工培訓的重中之重。以《員工守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職工違紀違規行為處分規定》及解讀等為重點,多形式切實加強宣傳普及,從而強化員工紀律意識,規范員工行為,增強用紀律規范和約束自身行為的自覺性,消除僥幸心理,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
二是開展正反面典型教育。積極組織觀看《職工違紀違規行為處分規定優秀微短片作品集》,并開展座談討論和撰寫心得體會,從發生在身邊的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訓,引以為戒,教育引導干部職工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組織站長、計量員等關鍵崗位人員到監獄參觀,進行警示教育,增強廣大員工法制觀念,提高遵紀守法意識。同時大力宣傳企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人物和正面事跡,建立廉潔文化示范站,加強正面引導,形成一種手莫伸、伸手必被抓的法律威懾力量。
2.完善監督管理機制,進一步增強制度的執行力。
一是建立完善日常監管制度。對于已有的各項監管制度,加大執行力度,嚴考核、硬兌現。對于監管制度在日常實際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要針對性地加以補充、修訂和完善。通過完善制度來強化管理,從而堵塞源頭漏洞。
二是實行廉潔從業承諾制。當前企業經營形勢嚴峻復雜,創效壓力十分艱巨,員工工資的剛性增加,社保基金的不斷提升,而省公司提出“一降一控、兩提高、兩確保”經營創效思路,企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與員工簽訂《廉潔從業責任書》,讓每個員工認識到有義務,更有責任做好廉潔從業,誠實守信。兌現每一滴油都是承諾,為企業樹立好形象,拓寬市場;為分公司的生存、創效、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三是建立完善抓早抓小治病救人機制。堅持對一線員工身上的問題早發現、早教育、早查處。建立完善提醒談話制度,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和輕微違紀問題,充分運用誡勉談話等措施及時糾正,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對一些群眾有反映,但一時還沒有查清的,也要當面提醒、嚴肅教育、促其自省。如是經提醒談話后,仍然屢教不改,應從重處罰直到醒悟反省。
四是強化責任追究制,推行層級問責制。縣區分公司要把黨風廉政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與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班子成員要認真履行“一崗雙責”,落實好分管工作職責范圍內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務。嚴格執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職工違紀違規行為處分規定》,凡發生員工偷盜油品、違規違紀等問題,除對當事人進行處理外,還要根據責任大小和情節輕重,追究相關加油站站長、縣區分公司經理、職能部門負責人的連帶管理責任。數量較大、情節惡劣或者連續發生類似事件的,要請司法機關介入。
3.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
一是切實做到真困難真幫助。深入一線逐一了解員工家庭生活情況,了解所想所需所盼,切實做到“真困難,真幫助”。對特殊家庭,與其結成“一幫一”的對子,讓他們時時有人關心、處處有人幫扶;真切感受到企業的陽光、組織的溫暖。
二是搭建員工施展才能的平臺。在基層有才華有抱負的員工,更看重實現自我價值的條件,要盡可能為基層員工創造實現自我價值的條件。建立健全公平競爭的人才選拔機制,變“伯樂相馬”為“賽場相馬”。例如當前開展的技能比武、加油站職稱考試等都是很好的基層員工展現自我的平臺。
三是運用“六法四用”做好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廣“六種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四有”情商引導法,從關心每一個職工的切身利益問題入手,關注員工的思想動態,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感受到企業的關心和關注,營造和諧工作環境。建設“心靈加油站”,提升員工“精神收入”, 利用新媒體,搭建與員工心靈對話平臺,引導員工進一步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為每個基層員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幫助員工及家庭解決情感困擾等。
四是建設“家文化”,提升員工滿意度。加大“五小建設”,大力加強以小廚房、小浴室、小活動室、小藥箱和小黑板為核心的“五小”建設,全面改善加油站員工的生活條件,保證員工能在小廚房吃上熱菜熱飯,休息時能在小活動室放松身心,下班時能在小浴室洗上熱水澡等等,豐富員工文體娛樂生活,凝聚人心,激發活力。倡導“我的油站我的家,滿意服務為大家”的文化理念,促進員工“以顧客為中心”,主動熱情服務顧客,增加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
在一線員工中開展廉潔教育,是預防腐敗和職務犯罪的現實需要,是防范腐敗和職務犯罪的有效途徑。只要我們能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把握好關鍵環節,合理用人,狠抓落實,就一定能夠筑牢基層員工的廉潔防線,遏制和預防加油站員工違紀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從而保障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