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容卿
摘 要:體驗式德育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親身經歷和體驗中形成德育認知,達成德育效果。在活動中設定主題,圍繞主題展開活動,有利于找準重點、明確方向。文章作者在實踐中通過構建快樂閱讀、安全教育、勵志教育、感恩教育、合作交往五大系列的主題體驗活動,以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關鍵詞:體驗式德育活動;主題活動;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體驗式德育活動是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與角色模擬,親身經歷和體驗并形成內在德育認知的德育形式。在此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僅起到啟發和指導作用。在體驗式德育活動實施中,為提高活動專注度和效果,活動內容往往是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延伸,主題則可以依時間、節日及孩子們的興趣靈活選定。筆者所在學校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中,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實際心理狀態,構建了以快樂閱讀、安全教育、勵志教育、感恩教育和合作交往為主題的德育體驗活動系列,在各個主題活動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道德水平。
開展切實有效的“快樂閱讀”體驗式活動,就是引導學生開啟巨大的人文知識寶藏,在思考和領悟中得到啟智的愉悅和審美的享受,內化感受,成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快樂閱讀”體驗式活動分級進行。低年級開展“愛上閱讀”和“分享書的寶藏”兩個活動,偏重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養成,是形成人文積淀的基礎階段;中年級“閱讀指南針”和“愛閱讀、會閱讀”活動引導學生自己選擇適合的讀物,并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有助于人文情懷的培養;高年級學生思想能力逐步提升,就可以“與名人對話”或者“在閱讀中思考”,獲取智慧的靈光,形成高雅的審美情趣。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大道中小學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卓有特色。低年級學生開展“閱讀尋寶”活動,教師帶領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進行搜索、查找等尋寶活動,通過有目的地去查找閱讀方式,開闊學生眼界,培養快速瀏覽能力。中年級的“朝讀經典”活動則是由師生們一齊吟誦《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詩文,讓孩子們親近國學精粹,傳承經典文化。高年級學生開展具有本土特色的親子閱讀活動,以書為媒,以鄉土文化為切入點,學生和家長雙方平等參與,在閱讀中體驗,在體驗中育德。
安全教育一直是小學關注的重點工作。這是因為孩子們具有好奇、好動的天性,對事物富有探究的興趣,但身體協調性較差,安全意識不強,容易發生意外。因此,筆者運用游戲活動的形式實施安全教育,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觀體驗,在活動中感受安全的重要性,享受健康生活。
為了培養學生生命意識,在低年級學生的“提高警惕不受騙”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玩“我家電話我知道”的游戲。教師準備好貼有學生照片以及寫著幼兒家人電話號碼的本子,教學生使用,再由學生們分別扮演警察、走散兒童以及社會不法分子。通過角色體驗的方式,學生很快掌握與家長走散后自救的方法。中高年級則開展“防火防災消防教育”活動和醫療急救演練活動。各年級學生在體驗中都能學會面臨危險時不慌張、不懼怕,采用正確的方法積極自救,懂得了珍愛生命,能夠自我管理,成為有健康生活素養的人。
勵志教育是激勵學生從小樹立遠大志向,樹立成長之志、成學之志和成才之志。低年級開展的活動“揚起自信的風帆”,其中一個環節是由學生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訓練。學生先在記錄本上寫下一個星期內里做得最好的幾件小事(如早晨起床疊被子),并給自己點贊,接下來回憶過程細節,第二周繼續執行并有意識增加新的更有難度的任務,始終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進而用二十一天養成一個好習慣。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帶給學生獨特的自信體驗,有利于培養健全的人格。
畢業班學生臨近小升初考試,總會存在種種莫名的壓力與困惑。因此,學校邀請未成年人心理咨詢與援助中心專家來組織活動。從合唱《我相信》這首勵志歌曲開始,學生們振奮信心,勇敢面對挑戰。活動高潮是“模擬面試”體驗環節,即讓學生把最好的自己面對面地介紹給心儀的中學校長。在導師的巧妙點撥下,學生們拿著自己的“成績單”到心儀的“中學校長”面前問答面試,得到 “中學校長”的點評與肯定,并指出不足和缺點,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改進。這樣的勵志活動體驗培養了學生堅韌積極的個性,描繪了未來美好的藍圖。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古語中有“投桃報李”,也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皆是優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學校以感恩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組織學生講述古典孝親故事如“臥冰求鯉”“黃香溫席”等,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們懂得父母之恩;邀請家長開展親子活動,用照片、手工作品展示生活中“孝”的感人片段,讓孩子們懂得孝敬的真正含義;在家長開放日中,組織學生為家長洗腳、捶背等現場親子體驗活動,據家長們反應,孩子比以前更孝順、更愛做家務了。
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放大,從感恩父母擴展開來,就是感恩祖國,鼓勵學生把個人成才與國家興衰聯系起來。以感恩教育為主題,“重走二萬五千里”徒步活動就是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而開展。該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紅軍戰士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全體學生精神抖擻,用行動向長征精神致敬,并真切體會到強大的中國來之不易,愛國之情和報效祖國之意油然而生。
責任擔當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而合作交往則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和擔當意識的良好途徑。“合作交往”主題下,筆者設計了如“蜈蚣快走”“兩人三足”“我做動作你來猜”“水杯接力”等一系列體驗活動,每個活動中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例如,在“蜈蚣快走”中,每組幾個學生的左腿和右腿分別固定在一塊木板上,任何一個人沒有按照整齊劃一的口號一起抬起腳來,“蜈蚣”就寸步難行。這樣的體驗式德育活動讓學生們深刻感受到合作中自身肩負的任務和使命,每個人的成敗都會關系到小組的成績,每個人都是集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只有團結互助、精誠合作,才能完成任務。
科學家做過統計,近幾十年諾貝爾獎已鮮有單人奪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新形勢下,大小創業團隊更是如同雨后春筍般出現。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高年級的“人際交往我能行”活動中,學生通過角色互換的形式模擬超市售貨員與客戶之間的糾紛、交通管理員與行人對不文明交通行為的勸阻、家長與學生對考試成績的詢問,將心比心,在體驗中認識與人交往的規則、技巧,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驗式德育活動內容包羅萬象,形式千變萬化,只要在實施過程中,抓住主題、找準重點、明確方向,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為目標,將道德知識和道德理念通過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內化為學生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實踐,必將產生良好的德育效果。
[1]黎穎華,董 奇.“體驗式德育”要在體驗效果上下功夫[J].當代職業教育,2016(10):12-15.
[2]鄭桂仁.體驗式主題德育活動的設計與實踐[J].新課程導學,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