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東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探索改革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徹底扭轉學生被動的局面,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探究型;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G623.5
文獻標識碼:A
在原有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雖然對學生進行現實化的數學教學,但為了達成使學生掌握數學基本原理的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中會對數學知識進行抽象化處理。從客觀上來講,這種教學做法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教學進度,但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缺乏抽象化的處理能力,這種教學也確實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困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數學教學的現實性,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的方式進行有效學習。當然,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基礎上,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整體認知,并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推動學生在數學題目中探究出應有的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低年級學生“基本圖形認知”這一課時,我就準備了大量的生活化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先為學生展示了手機、球、書本等物體的圖片,由于學生具備相應的生活經驗,可以極為迅速地將這些圖片內容進行辨識,這就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我要求學生按小組介紹這些物體的用處及特點,并總結這些物體為什么會被放置在一起。由于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時常見到這些物體,學生理解起來沒有難度且保持了高漲的學習熱情,但還是不能夠分析出為什么要在課堂上講解這些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解開了學生心中的疑惑: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題是“認識圖形”,學生豁然開朗,并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分析這些物體所代表的圖形。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調動了學生生活認知以推動學習,更使得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探究學習能力,促進了教學開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數學學習后學生會缺乏數學學習興趣,這是由于原有的數學教學雖然以學生實際生活為背景,但在設計中卻違反了生活常識,例如,一個水池一頭放水,一頭進水。這顯然會使學生無法理解,從而造成學生出現學習困擾。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借助真實生活案例以展示數學學科內在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這也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現實教學場景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學生切實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才會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投入進去。而原有的教學場景建設顯然不能夠滿足教學要求,這是由于原有的教學場景雖然以“生活化”為標簽,但實際上卻不能使學生產生較好的代入感。因此我在日常教學過程采用了更真實的教學場景建設教學,例如,在教學“統計圖”時,我就要求學生依據真實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柱狀圖或餅狀圖的繪制,在制作過程中學生會根據數據的不同探究更合理的數據處理方式,這樣可以有效地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為客觀真實,促進學生數學探究能力及理性思維的發育。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這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生理發育過程中處于劣勢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很難長時間地集中自身注意力進行學習,當教師的場景教學較為有趣時,學生就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更為投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環節進行高度優化,使得內容性與趣味性兼具,這樣才能使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高效地進行小學數學學習。
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想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就必須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教師想要進行這種調整就必須基于小學教學現狀,通過對劣勢的認知與調整使得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符合現有的教學發展趨勢,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同時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少兒心理學知識,了解如何在教學中使學生具有學習動力,這樣才能使教學具有前瞻性。
[1]程淑榮,李建華.注重學習策略[J].海淀走讀大學學報,2000(1).
[2]李 佳,郭艷艷.試論信息化化學學習策略的建構[J].當代教育論壇,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