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教育體制改革下,我國的教育事業面臨諸多的機遇和挑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工作具體又實際,要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在不斷的積累和磨煉中,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業務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作為一名教研員,被譽為“教師的教師”,他對教師的成長起著喚醒、點撥、引領的作用,引導他們不斷地追求成功,走向成功。筆者從一線數學教師成為數學教研員有一些感悟和思考,現對兩者之間的職業屬性做一個比較與分析,與大家一起分享。
【關鍵詞】 數學教師;數學教研員;感悟
《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上有這么一段話“人生就是一種選擇。有時你無法選擇,有時你被迫選擇,有時你自主選擇,不管怎樣,總是一種選擇。決定人生是否美麗而愜意的,不僅僅是能否選擇你所愛的,更重要的是能否愛你所選擇的。”偶然的機會做了教研員,自己雖然在教學一線工作了二十多年,在教學中也取得了一點微薄的成績,短短兩年時間的職業轉型,我卻茫然了,感覺到心頭的壓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個老師到一個教研員的差距!
數學教師在工作職能和職業屬性上與數學教研員有一定的區別和聯系,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的感悟是數學教學工作對教師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包括知識水平、職業素養、教學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它是對數學教師一個綜合能力的考量,而數學教研員的工作職責是基于以上的經驗和積累,尋求對數學深層次的理解和解讀,從創新教學方法和尋求新的教學路徑上體現一個數學教研員的職業價值。它側重于對數學教學的創新和研究,尋求更佳的教學思路和科學內涵,所以數學教研員工作是數學教師職業的延續,同時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但是兩者在職業屬性上又具有一致性,都在進行著教學的研究和實踐,都是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汗水[1]。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推理等綜合思維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對數學教學工作有以下幾點感悟。
1.教學需要反思
有人說,只會教書不會反思的教師,最終只能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教書匠。其實從每個教師的內心來講,都不愿意做這樣的教書匠。試想一個人人隨時都可以取而代之的職業,沒有專業思想與專業技能,在別人心目中的定位一定是想高也高不起來的。
我說的反思不只是教學經驗的總結,還是伴隨整個教學的目標引領、問題設計、評價達標的整個過程的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徑。優秀的教師會表現出源于仔細反思并長期形成的良好習慣。比如說,在全班同學沒有全部注意聽課之前我不會開始講課,這可能已成了我的第二本性(習慣)。當全班同學變得有點煩躁不安時,我就會習慣性地降低嗓門和放慢語速。
對教師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學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化程度的一個標志。但這不是說教師必須長期地過一種反思教學的生活。只有當教師的教學中發生了某種教學事件,只有當教師以經驗的方式無法化解這些教學事件時,教師的教學才需要由經驗教學轉向反思教學。
2.教學需要方法
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方法和管理能力,我們知道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許多數學概念通過正常的學習方式很難理解,但如果置身特定的環境,學生通過切身體驗,可以使抽象的數量關系得到直觀化的體現,使縝密的邏輯推理變成體驗化的歸納演繹,因而數學課堂教學需要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多一些動手實驗的機會。例如初中幾何教學中的勾股定理的驗證是個難點,如果讓學生動手操作用拼圖的活動去理解,既有趣又有效,并且課堂上學生可能有多種生成,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將科學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我們每個數學老師的最終目標。所以數學老師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不要拘泥于以往陳舊的教學方式,探索科學的教學手段,實現一線數學教師的職業價值[2]。
3.教學需要與時俱進
“技術不能替代老師,沒有技術的老師一定會被掌握技術的老師代替。”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信息技術也在各個領域被廣泛的應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科技手段的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手段創新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希沃”的出現替代了傳統的實物展示平臺,“神算子”“悠數學”等高效的大數據分析把老師們從繁重的批閱、統計中解放出來。現代信息技術進入數學課堂教學改變了學生傳統的知識獲得模式,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數學知識,還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互動學習軟件自主進行探究,利用網絡與教師或同學進行交流,利用互聯網搜索更多與學習內容相關的信息。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多渠道獲得數學知識的平臺,從而使數學學習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
現在人與人見面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可能是:“忙嗎?”當有人問我“忙嗎”時,我一般不作正面回答。因為回答“我在忙點啥”時人家會說教研室有什么好忙的?你這么忙干什么?教研室工作千頭萬緒,有做不完的事,有時確實忙。但主要應該忙什么?中心是什么?其實我一直在尋找答案。
1.教師的引領者
“我是教研員,我甘做一座橋梁,為教師搭起從理論到實踐的通途;我是教研員,我甘做一杯咖啡,把苦澀留給自己,把清香灑向教師。”華師大教研員專業培訓使我明白了教研員是做什么的,專家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這個新角色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明顯感到不僅理論知識方面經歷了迷茫懵懂到漸呈清晰的提升,而且教學觀念和行為方式也有了較大的改變,可以說研修像一扇窗口,讓我的眼界更加寬廣,思路更加清晰,為我再次明晰自己的角色:“紐帶”與“橋梁”,“朋友”與“導師”。我深深地感覺到教研員要凝聚教師,構建教研文化,教研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樹立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從而對教師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把教師的行為系于一個共同的文化精神上;優良的教研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不僅表現為教師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榮譽感,也表現為社會的矚目和認可。我堅信,一位優秀的教研員就是一支優秀的學科教師隊伍。
2.課程的領導者
崔允漷教授提出教研員的專業活動將從“教學”走向“課程”。課堂與課程并不對立,它們相互依存,課程的實施需要課堂作為載體,課堂的拓展需要課程內容的支撐。我們要關注課程的四個要素: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
“參與推廣與實施國家課程方案,專業引領學校和教師實施新課程,監控國家課程方案和標準在本地的落實情況。”這是教研員工作職能轉變,由教材教法指導到課程研究、培訓指導到校本課程開發,這也是從教師到教研員所面臨的新的挑戰。之前,我認為教研員的工作是一份清閑的工作,只要到各個學校聽課、評課和檢查教學常規就行了。兩年的實踐,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新時期下教研員的責任和使命,深深懂得了作為一名教研員不應只是一個指導者,還應是一個研究者、服務者、示范者,甚至課程的領導者,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個教研員不只是從事平常簡單的工作,還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業務素質、改革創新的意識以及探討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規律的能力。
一位優秀的教研員應當有也必須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或教學主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滿魅力,才能有一種精神感召力,才能譜就出一首快樂、幸福的當代教育的和諧樂章。
3.實踐的思考者
作為一名教研員,我首先是教師。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保證。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與自己的思維相碰撞,產生困惑,引發思考,升華心靈。教師要發展、提高,必須通過不斷的讀書、學習,充實大腦,拓展視野。“讓教師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插上翅膀。”是啊,教研是服務,服務于教師的成長,服務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一個教研員只有深入教研,總結教研經驗,摸索教研規律,在反思中成長,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勇于創新,才能促進專業的發展。教研員要讀、要思,必須有認識、有思想;教研員要聽、要說,必須聽好課、評好課;教研員要研、要寫,必須出成果、有建樹。
決定人生是否美麗而愜意的,不僅僅是能否選擇你所愛的,更重要的是能否愛你所選擇的。其實,只要有了愛就會有激情,只要有激情就會有積極的狀態,只要有積極的狀態就會有良好的命運。
如果說初中數學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初中數學教研員是知識的開拓者和創新者,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它們之間都有共同的職業方向和目標,都是為我國的數學教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多個角度對自己的能力和職業素養進行提升,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而作為一個數學教研員,通過自身對數學一線教學崗位的理解,需要從更加寬泛的角度和立意去重新審視數學教學工作,比如說同樣是落實國家課程標準: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教研員要做的工作是把課標準確地轉化到學段目標、單元目標,而老師們的任務主要是根據學段目標和單元目標制定每一個課時的目標,所以說教研員應該做本專業的課程引領者,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創新,通過一系列數學教研手段對現行的數學教育工作進行優化和改良,提升數學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這是一個數學教研員的使命和責任,兩者雖然在職業分工上有所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在從事一項偉大的教育事業,肩負培育人才的光榮使命,不管是一線的數學老師,還是數學教育研究工作者,他們在職責上有差異,但是在性質上具有一定的統一性。
不管是一線教師還是數學教研員,都具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深知這份職業的辛苦,在知識傳授和組織研訓過程中,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是什么動力讓我在一線教育行業堅持了那么多年,那就是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對一線教學崗位具備一定的認同感,同時以更加專業的身份去勝任數學教研員的工作,將教育事業視為眾多行業中最神圣和高尚的職業,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1]毛洪梅. 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發揮的作用探討[J]. 小作家選刊,2016(33).
[2]章建躍,黃榮金,趙文君,等. 中學數學教研員的“專業知識”“能力”及其“發展”[J]. 數學教育學報,2017,26(4).
倪軍,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師德標兵,現任南京市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數學教研員,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長期從事數學教育和研究工作,江蘇省教學新時空名師課堂特聘專家,江蘇省鄉村教師培育站初中數學專家指導組成員,在多種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內容涵蓋了教學研究、解題研究、課題研究等各個方面,主持省“十一五”規劃課題“實踐活動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等多項省、市級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