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會
摘 要:生活里處處存在物理知識,只有將物理教學融入社會生活中,學生才能更加有效地學習物理知識,并在實踐中將所學知識不斷升華及內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然而,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生活化物理教學模式還有待深入探究。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將物理教學與實際生活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為完善及優化生活化物理教學提供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O369
文獻標識碼:A
所謂“生活化課堂”,即為教學用語、教學器具、教學形式偏重于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生活化”物理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學以致用是學習物理的根本目的。“生活化”教學,強調將一些貼近生活的案例滲透到物理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例聯系起來,促進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和探索能力;“生活化”物理教學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把有趣的物理現象和生活案例滲入課堂教學中,可以盤活整個物理課堂,增強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導入是教師展開課堂教學的第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設置的疑問和懸念的好與壞,將決定學生學習興趣的濃厚程度,直接影響到后續教學的展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效果,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借助一些學生生活里比較熟悉的物理形象,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合理設計導入環節,將生活化的教學案例融入課堂教學導入新課,讓學生能夠第一時間就投入物理知識學習中。
由于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時間不長,對物理現象大多會比較好奇.這時,教師只要調動其興趣,學生勢必會積極地參與探究活動。課堂上的觀察和實驗能夠向學生展示典型的物理現象,創設探究問題的物理情景,激勵學生學習。教師要善于尋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讓學生把生活體驗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比如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鐵,學生普遍都知道鐵在水中是不會浮起來的,但是鋼鐵制造的輪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為探究這個原理,可以實驗驗證。實驗時,準備兩塊薄鐵皮:一塊是原樣的,用于演示物體下沉實驗;另外一塊薄鐵皮,做成一個盒子,用于演示物體漂浮實驗。實驗結果發現:把一張薄鐵皮放在水里,它立刻就沉下去了;把另一塊做成盒子的薄鐵皮,它卻能漂浮在水上;同樣是薄鐵皮,密度不會改變,同一地點(一般在地球上)不會改變,但為何一個下沉另一個卻漂浮?學生親眼目睹了不同形狀的鐵皮的沉與浮,既眼見為實,又非常好奇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快速進入對“物體沉浮,是由物體所承受的浮力與物體所受重力所決定的”知識點的學習與探究之中。經過學習探究得知,原來鋼鐵做成船后,它的內部是空心的,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體積要比其自身所受重力大時,船就會上浮;如果船漏水,則會下沉。
生活化的實驗教學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實驗情境,將社會生活與書本知識進行整合,實現物理課堂教育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讓教育回歸學生的生活之中去。生活化物理實驗,有利于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有更深的認識,能夠強化學生的物理實驗意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往往漠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問題,使學生對實驗感到乏味并產生抵觸情緒。要實現物理實驗的生活化,物理教師必須在物理實踐活動中加入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物理實驗,將實驗內容與解決生活問題巧妙融合到一起,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實驗能解答許多自己在生活中感到困惑的實際問題,感受到實驗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在新課程標準引領下,初中物理教學必須緊密貼近生活實際,認識到物理源于生活的道理,靈活選用生活素材,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掌握和運用物理知識,學以致用,最終獲得自身的全面發展。
[1]趙 宏.初中物理要生活化教學[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版),2013(28).
[2]朱 勇.靈活運用生活素材優化初中物理教學[J].理科考試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