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
【摘 要】今年以來,孤島管理中心黨委把推進黨員服務社建設作為開展“雙促”主題活動的一項具體措施,探索建立非在職黨員由所在黨組織與黨員服務社雙重教育管理服務的新模式,做到以服務促管理、在服務中強化教育,引導非在職黨員投身和諧油田建設,共創“心齊、氣順、勁足、家和”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非在職;老年黨員;發揮;引導
一是跨單位就近開展組織生活,使非在職黨員始終凝聚在黨組織周圍。黨委深刻認識到,抓好非在職黨員教育管理,對于促進和保證大局穩定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本著先試點再推開的原則,黨委選擇孤島社區朝陽五村等居民小區作為黨員服務社的試點。黨員服務社建立在社區物業管理站,接受物業管理站黨組織的領導,對小區內居住的非在職黨員實施跨單位服務和教育管理。黨員服務社定期組織小區內的非在職黨員開展組織生活和學習教育活動,凡是組織關系在社區的黨員都可以參加;組織關系不在社區,由于身體狀況、距離單位遠等原因,不方便參加所在黨組織活動的非在職黨員,也可以參加黨員服務社的活動,非在職黨員所在黨組織也要繼續履行好教育管理職能,這樣就形成了黨員服務社與黨組織相互延伸、雙重教育管理服務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擴大了非在職黨員教育管理覆蓋面。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黨員服務社緊密結合發展改革和諧實際,靈活開展各類學習教育活動,先后圍繞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組織開展學習教育、座談討論91次,參與人數達到2164人次,其中跨單位參加的1719人次。居住在三村的非在職黨員陳耀庭說:“記得當時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時,單位通知我們回去參加學習,由于年齡大,與單位距離遠,來回很不方便。現在好了,黨員服務社就在家門口,不用出小區門就能參加組織生活了。”82歲高齡的退休老黨員高克云,在大家的攙扶下拄著拐杖到黨員服務社參加活動,他說:“能在家門口參加組織生活,感到既激動又高興。”目前,黨員服務社在征得黨員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共為250名遠離所在黨組織、參加組織生活不便的非在職黨員辦理了《黨員跨單位(區域)參加組織生活登記證》。對年老體弱、無法參加集體活動的黨員,黨員服務社人員主動送學上門,帶著學習資料到家中探望,傳遞了黨組織的聲音,體現了黨組織的關懷。
二是貼近需求搞好關懷服務,使非在職黨員切實感到“家”的溫暖。黨員服務社建在小區內,具有貼近黨員、貼近生活的優勢,為非在職黨員服務非常方便。從創建之始,各黨員服務社便制定了具體的服務職責、服務標準、服務承諾和工作流程,并在黨委組織部的協調下,成立了由黨員服務社服務范圍內相關單位組織部門和老年管理部門人員組成的黨員服務社協調委員會,形成了社區黨組織牽頭、相關單位黨組織支持配合、工團老年等組織積極參與、共同創建、共同管理、共同服務的工作格局,黨員服務社逐步成為廣大非在職黨員信賴、歡迎的溫馨和諧家園。根據身患重病、生活困難黨員和老黨員的實際需求,三村黨員服務社統一制作了“愛心服務卡”,開通了困難黨員群眾求助熱線,積極開展志愿者義務服務活動,到目前已先后為150多位老黨員和老職工提供了義診和醫療咨詢。四村黨員服務社探索實行了“5+2”工作運行機制,即工作日5天內正常值班,雙休日志愿者提供服務,做到協調服務不間斷,先后組建了3支服務隊伍,為小區內16名70歲以上老黨員、7名困難和重病黨員逐一建立了“關懷服務卡”,定期上門打掃衛生、看病查體。朝陽五村黨員服務社在工作中堅持“三個一、四個不”,即“送一個歡迎的微笑,捧一杯解乏的熱水,樹一個認真的態度”,對反映的問題意見“勇于面對不回避,認真協調不敷衍,積極反映不推諉,詳細解釋不應付”。截至目前,黨員服務社共接待非在職黨員來訪354人次,協調解決各類問題62件。協解人員黨員張宏慶患腎功能衰竭,黨員服務社先后兩次聯系其所在的三區黨委,組織職工捐款25000多元對其幫扶救助。退休職工黨員孫宗和身患重病,參加組織生活不方便,黨員服務社就主動送學上門。職工子女黨員劉偉屬“零就業”家庭,黨員服務社積極協調幫助他解決了就業問題。
三是促進老年人的自助及互助能力。社區工作經常推行自助及互助計劃,以加強居民的自助能力,并鼓舞居民間的守望相助精神。因此,在社區及老年人服務機構內應多推行一些自助及互助服務。老年人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工作經驗,是一種十分寶貴的人類資源。我們可發動老年人協助工作,例如:識字的老年人可以協助簡單文書工作,如打海報、做記錄等。也可以鼓勵老年人參與活動的策劃及推行,例如:活動的宣傳、購買禮物、制作游戲物品、布置場地、準備節目等等。我們也可以鼓勵老年人善用閑暇,根據老年人各自的特點,發動老年人的互助服務,例如:剪發,讀信,寫信,定期量血壓,擔任各種興趣小組的老師如教唱歌、跳舞或樂器等。長沙就有這么一對退休老年人,在今年的圣誕節,身著圣誕老人的服飾,一大早就出發,將自己早已準備的圣誕禮物分送給福利院及社區的一些孩子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奉獻于社會。
總之,通過探索建立非在職黨員由所在黨組織與黨員服務社雙重教育管理服務的新模式,可使工作員能更多地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及對服務的意見,更讓老年人加深對社區或服務單位的歸屬感,并使他們覺得被尊重和有能力參與的感受。
【參考文獻】
[1]宋漢琴. 對油田社區非在職黨組織建設的思考[J]. 現代企業文化, 2017(14):49-49.
[2]張玉婷. 社區黨員作用發揮問題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 2016(11):80-81.
[3]王涵. 關于在職黨員積分制管理工作的體會與思考[J]. 祖國, 2017(16):86-86.
[4]江鋒. “黨員積分制”管理的實踐與啟示[J]. 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6(20).
[5]史亞晶. 黨員積分制管理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 辦公室業務, 2017(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