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祥
摘要:面對新時期、新變化、新要求,廣電行業尤其是縣級廣播電視臺的發展面臨著諸多急需破除的壁障。如何抓住新時期、新機遇取得新突破、新發展,這就需要解決困擾縣級廣電臺的人員活力不足、節目創新乏力、財物保障缺失等亟需解決的問題和困難。創新體制機制建立適應新時期發展的工作機制,是從根本上破除制約縣級廣電臺發展諸多問題的核心所在,也是關鍵所在。
關鍵詞:縣級廣電臺;適應發展;工作機制
廣播電視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輿論陣地,不僅是黨和政府的宣傳喉舌,也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之一。在黨的領導下,建國以來廣播電視為國家的建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廣電行業自身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隨著網絡新媒體的崛起,廣電等傳統媒體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廣電媒體長時間處于媒體競爭的優勢地位,但面對來勢洶洶的網絡新媒體,其地位也嚴重受到了削弱。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突破發展,體制機制的創新和改革就迫在眉睫。目前,我國廣電行業是“四級辦臺”格局,即:國家、省、市、縣(區)都建立了廣播電視臺。縣(區)廣播電視臺在“四級辦臺”格局中,無論是辦臺的能力水平,還是宣傳影響力都是最弱的一級,也是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最多的。因此,改革廣電行業體制機制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辦好廣播電視臺人、財、物是基礎,創新是動力。而目前的縣級廣播電視臺人、財、物缺乏,創新不足,在新媒體的擠壓下前景堪憂。造成目前的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工作體制機制不活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縣級廣播電視臺要破除壁障,實現新突破、新發展,就必須改革建立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機制,和相關激勵制度。
一、建立有效的人才引進及培訓機制
人員不足,特別是采編專業人員缺乏是縣級廣電臺的普遍存在的問題。原因主要是:其一地方政府需要統籌安排,給予廣電臺招聘的名額有限;其二招聘門檻過高或過低,招不到急需的人才。不少縣級廣電臺為解決人員不足問題,也進行了自行聘用,自聘人員由于各項待遇保障欠缺,導致隊伍不穩,人員流動性大。
此外,大部分縣級廣電臺對采、編、播包括工程技術人員只注重“使用”,不注意“充電”。主要是靠職工的自主學習熱情。廣播電視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采訪報道方式的創新,新技術、新設備的投入使用都需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
因此,要建立符合縣級廣電臺實際工作的人才引進制度,形成一種既符合相關政策,又滿足廣電臺需求的用人導向機制。真正做到招得來、用得上、留得住。以筆者所在的縣級廣電臺為例:近五年來,多次申請招聘在編正式職工,期間或政府未批準,或批準未招聘到,實際招聘在編人員一人。與此同時,卻有兩名在編人員調離單位,兩名到齡職工退休。其他周邊縣級廣電臺也大體如此,所以急需建立有效的人才引進機制。同時,要加大采編播等專業技術人員的在崗培訓,在職工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建立長效、規范的業務學習培訓制度,為縣級廣電臺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二、建立有效節目創新工作機制
對于普通觀眾而言,不管是中央臺,還是省、市、縣臺,大家對節目的采寫、制作和播出要求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以中央臺的水平為標準。這對地方臺造成的很大壓力,縣級廣電臺更是差距巨大。正因如此,很多縣級廣電臺無論在廣播節目還是電視節目上,創新工作少有動作,停滯不前。不要說創新報道方式,很多縣級廣電臺的一些欄目包裝以及節目采訪制作手法,十幾年來都沒有變化。從技術層面上說已經落后,從收視習慣上看已經被受眾所淘汰。這也是縣級廣電媒體被新媒體邊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廣播電視是一項不斷創新的工作,改進報道方式提升節目質量永遠在路上。因此,要建立常態化的節目創新工作機制。縣級廣電臺要利用諸如:編前會、策劃會、業務研討會等便于組織的形式,加強研討創新,提升節目質量。此外,還要針對受眾對媒體內容移動化、碎片化的接受習慣。通過人才引進及培訓,打造專業團隊,因地制宜改進報道方式,贏得受眾關注和喜愛。節目創新工作機制關鍵在制度、關鍵在落實。一是要針對個縣級廣電臺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創新工作制度。能夠便于組織,體現效果即可;二是改變采編播等相關人員對傳統廣電媒體節目“皇帝女兒不愁嫁”落后思想。充分認識到“不創新就要被淘汰”、“不贏得受眾就要被拋棄”。變個人的學習創新或被動接受,為單位或團隊的同一創新行動。歸根到底,就是以制度規范創新、推動創新,不斷提升縣級廣電臺宣傳報道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有效的激勵保障機制
激勵和保障機制是調動人員積極性,推動工作的有效舉措之一。“要想馬兒跑,也要給馬兒吃草”。目前,大部分縣級廣電臺都沒有真正建立起完善激勵機制,徒有其表。有的縣級臺干脆就沒有激勵機制或績效考核,多年存在的“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就實際工作和實際工資報酬而言,目前縣級廣電臺人員收入普遍偏低。很多時候憑借的是自己的感情和責任心在工作,消耗的的是記者編輯的干事熱情。長時間下去誰還愿意踏實工作。廣電行業的發展,歸根結底還是取決于人,提升廣電人的待遇是解決廣電困境的根本。可以說,錢的問題解決不了,其他都無從談起。
“待遇留人”怎么留?因此,建立有效的、符合實際的激勵機制是縣級廣電臺迫在眉睫十分重要。包括激勵、績效在內的薪酬問題就像廣電身上的“鐐銬”,優秀人才留不住、新人難招、一線職工工作無斗志,提高廣電職工待遇已成為新時代廣電轉型過程中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要通過制定和完善激勵、績效機制,改革廣電行業薪酬制度,提升廣電從業人員工資收入。激發大家工作熱情,推動工作不斷創新發展。
目前,河南省項城市廣播電視臺、浙江省長興縣廣播電視臺等縣級廣電臺,通過自身的改革創新,取得了長足發展。證明了“全國電視不分大小,縣級媒體照樣做強”,為縣級廣電臺的發展樹立了榜樣。無論是“長興模式”還是“項城經驗”,都值得其他縣級廣播電視臺學習和借鑒。總而言之,縣級廣播電視臺面對各自遇到實際情況,必須要建立起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縣級廣播電視臺工作機制。以新的機制激發新的熱情,以新的活力推動縣級廣播電視臺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新時代我國廣電體制變革的現實動因和框架要求》陳相雨2018年05月04日
[2]《履行新的文化使命 譜寫廣電事業發展新篇章》申紅興2017年12月15日
[3]《廣電發展的八個方向》2018年05月04日
[4]《涅槃重生走向輝煌——河南項城廣播電視臺改革紀實》 王艷《南方電視學刊》2015年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