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網絡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師要通過課件的制作和科學運用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拓寬學術視野、增大知識信息傳達、優化教學效果、彌補傳統語文教學方式的不足,并能創造性地以闡釋激活語文教學內容,讓學生從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這才是中職語文教學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追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網絡;中職語文;教學;多媒體課件;探索
一、職業教育要求語文教學必須進行改革
為什么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一直舉步維艱,其中一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數作品是用文言文表達的,文句艱澀、簡約而蘊意深奧,識讀、理解有一定障礙,學生對此易有畏難情緒。養成,中職語文的教改重點必須放在提高教學效率上,在保證傳授知識相對系統性的基礎上,應重點補充經典作品的閱讀分析,培養學生審美直覺能力與作品感悟能力,最終達到綜合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目的。為達此目的,教師們進行了多種方法的積極探索,當前最為流行的教改方式是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運用于實際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來解決教學容量與教學課時的沖突,逐漸實現由傳統教學模式向新型教學模式的轉化,這無疑是有益的嘗試,筆者以自己實際運用情況,就其利弊得失,進行闡述分析。
二、中職語文課多媒體運用的實踐分析
(一)信息量大、視聽效果豐富多彩
從配合教學顯示效果來看,多媒體課件比傳統教學法顯得生動而多彩。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及大容量的知識貯備是多媒體課件的基本特點,因此,多數學校都在嘗試把各科由原來的紙本講義變成多媒體課件。而一旦將多媒體課件用于輔助語文的教學工作,首先會大幅度增加課堂信息容量,其次節省大量板書所耗時間。特別是在介紹作品背景知識方面,多媒體課件有著得天獨厚的多樣功能。凡語文教學涉及到的文化建筑遺跡、佛道神像、書法真跡、美術作品、塑像形狀、地理版圖、綜合圖表,甚至舞臺戲劇中生、旦、凈、末等角色形象,電影動畫片段等等。
多媒體課件發揮了聲音、圖像、動畫、影像等方面的優勢,將文學知識與藝術鑒賞交相輝映,創造出圖文、聲樂并茂的藝術氛圍,再加上教師畫龍點睛式的點撥和升華,更能凸顯文學作品所特有的潛在的藝術審美特性,這不僅使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大為提高,也使學生產生高度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熱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對提高教學效率,效果無疑是顯著的。
(二)能督促教師對作品的深入研究與個性創作
在把傳統單調的黑板教學變成多彩活動的屏幕教學過程中,每個任課教師都依據教學內容和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所授課程進行二次“深加工”。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其情感體驗,達到對作品內容具體而深刻的理解,是設計課件時必須考慮的問題。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的變革必將帶來教師素質的提升。
多媒體課件雖然都是在原教案、教學思路基礎上對作家作品不同角度的個性化詮釋,但對作品本身的這種情景創設與再加工,卻真實地透露出教師對作家作品的獨特理解,凸顯著教師對作品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督促教師翻閱大量相關書籍,提高教學視野。
(三)課件應用所受條件限制也頗多
作為輔助性教學工具的多媒體課件運用,雖相對傳統教學方式有其特定的優勢,但也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首先在授課教師方面就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盡管越來越多的教師喜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特別是在上公開課時,幾乎到了非多媒體不用的狀況,甚至多到以課件代替教師講授的程度,更甚者竟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設計課件面畫的漂亮、新奇、動感上,幾乎忘記了教師本人的主導作用,但其教學效果卻不甚理想。因為,輔助手段成了主要教學手段,教師成了課堂上課件放映員,完全沒有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臺上以獨具人格魅力的語言、手勢、神態、情感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一幕。整節課學生只看銀幕,老師則只忙操作。如此缺少老師生動言語的誘導、形象神態的感染下的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語文教學因內涵豐富,對它的闡釋與理解,自然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并且永無止境的。課件本身只能是教師本人對作品個性化理解的方式之一,并非絕對正確、無可非議的唯一。優秀的課件往往能營造出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烘托出良好的學習氣氛,這是傳統課堂教學無法做到的。但優秀課件的制作必將占用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況且由于教學任務的繁重和制作技術的缺乏,許多教師根本不能親自制作。倘若找計算機專職人員代為制作,非但阻礙了教學思想的靈活映射,更無法充分展現教師對作品的理解與發揮,也就喪失了課件的功能優勢。同時,過于依賴事先設計好的教學程式,則又會限制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倘若再有放映操作時的失誤等意外事情,其效果就更不容樂觀。課件制作水平的無能保證,而強烈的視聽效果卻會給學生留下極深的感性認識,這非但起不到輔助教學的功能,還會限制學生想象力,甚至導致對作品的錯誤理解。
三、多媒體課件中職語文課中的運用與思考
(一)綜合考慮,突顯科學性
教師要在熟練掌握制作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技術的基礎上,根據中職語文學科特點、學生特征和使用軟件類型來設計。課件的設計首先要求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既要考慮教學目標又要考慮多媒體效果,突出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重點、難點。除了考慮課件平面和動靜的相互映照、音樂的搭配等技術性問題之外,還要注意突出課件與學生的交互作用,以達到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把語文課應掌握的知識表達得更準確、精煉、生動、直觀,把課堂教學設計得更集中典型、精粹,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從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二)講授與演示,合理搭配
任何形式的教學改革都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所有的教學工具都不能取代教師的講授。而傳統的語文課堂講授是教師個性化授課風格的展示過程,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心靈互動。教師的人格魅力、學術修養,甚至別具一格的性格特征都會對學生產生無可替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求語文教師在傳統的講授基礎上來使用多媒體課件,即以教師智力資源優勢引導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科學、有效、針對性地發揮,以保證教學的正確信息和教學質量,使課件成為反映教師理念和思想的手段。切忌只追求畫面的視覺美感而脫離了作品內容,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是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塊之一。社會的發展對我國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因此,中職語文教學要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構建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加強網絡背景下的語文實踐,培養中職生語文的應用能力,提高中職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