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筱芳
關鍵詞:網絡環境;大學生心理;積極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1)網絡有利于大學生對自己的存在產生全面的認識。人的自我是一個多側面的統一體,它包括主體我和客體我,主體我是認識的主體,而客體我是認識的客體。在現實社會中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自我的真實面貌往往被隱藏起來了,從而導致主體我通常對客體我產生片面的認識。而在網絡環境下,那些平時被環境和現實社會壓抑的真實的自我往往可以在網絡的大千世界里面真實地浮現和展露出來。比如,有些木訥不善于言辭的大學生可以在網絡的世界里面口若懸河、妙語連珠地表達自我;而有些人表面禮貌恭謹、正直可信,卻在網絡的世界里言語粗鄙污穢,觀看、傳播不良圖片、視頻,甚至欺詐他人,謀取不義之財,破壞社會和諧。通過現實和網絡的行為綜合,有益于大學生群體重新發現自我,重新對客體我進行評估,從而形成更為正確的自我認知;有利于大學生們正確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優缺點,積極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
(2)網絡有助于學生交往溝通,促進心理健康。競爭壓力日益增大的社會,帶給人們的必然是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學習壓力的增大,隨之而來的是心理問題的產生。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往往是膚淺的、表面的。由于種種心理因素的作用,人們往往很難敞開心扉、無所顧忌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一些難言之隱更是無處可訴,因而他們深感苦悶、彷徨。網絡從某種意義講,恰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陌生人的安慰、信任和支持在很多時候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大學生生活的圈子相對比較狹窄,一些大學生由于性格孤僻或者過于靦腆、缺少交際技巧導致很難交到朋友,缺乏能真正進行情感交流和心靈共鳴的知己,這會使不善言談、性格孤僻的學生產生深刻的孤獨之感,有的學生甚至已經習慣這種孤獨。在現實的世界中,他們感到自己沒有進行思想的交流和情感宣泄的渠道,因而心情抑郁。而同時,由于網絡是個門檻極低、參與者極多、會聚了全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的虛擬的大千世界,因而它就成了在現實中倍感孤獨的學生的“世外桃源”。在網絡的世界里,這些現實世界中不善言談、謹小慎微、不善交際的學生一方面可以進行各種人際關系方面的試探,直到找到自己的知心人;另一方面,這部分學生可以在與他人的各種交流中發泄自己的情感,釋放壓抑的情緒。
網絡對于人格的積極影響重要的一方面還在于它為人格中的“陰影”或者說是“惡”提供了釋放的空間。如果仔細徹底地分析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惡的陰影,弗洛伊德學說中的“本我”就是這樣一種“惡”。本我是一種原始的力量來源,是遺傳下來的本能。本我是在潛意識形態下的思想,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序——人最為原始的、滿足本能沖動的欲望,如饑餓、生氣、性欲等。本我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驅動力,就像一口沸騰著本能和欲望的大鍋。
大學生借助網絡文化的活動形式,可以把這種潛伏著危險的心理能量轉移和升華。在網上表達人性之中的惡并不會對社會造成直接的危害,因為網絡本身的特性就像一個垃圾箱和“回收站”,只需定期“清空”就能使之消失得無影無蹤。因此就算是網絡中最黑暗的成分,如最粗鄙的咒罵、最惡心的意欲、最無恥的沖動、最自大的狂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心理恢復平衡和諧,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優化。
[1]徐建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謝海光.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