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間確立的強有力關系是教學過程的關鍵所在”。師生關系成為影響教育效果、影響學生在校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實現教育教學目的。
【關鍵詞】民主 和諧 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29-02
良好師生情感關系是師生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性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那么,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一、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傳統教學中學生對老師存在畏怯心理,有很多老師認為這點很重要,否則就沒有威信,管不住這生龍活虎的幾十號人。其實這是認識上的誤區。現代教育理念提倡素質教育,倡導發展學生個性。這就要求老師應充分尊重學生思想和獨立行為,不能輕易否定學生的言行舉止,要充分尊重他們渴望獨立、自主的個人情感意愿。這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學生得到尊重、理解,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人物。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盡量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優勢,讓每個學生都有拋頭露臉的機會,這樣也能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無限興趣,使師生產生親和力,使教與學達到最高境界。
二、要民主平等的對待學生,開展民主式教學
師與生沒有高低、大小、貴賤之分,教師“聞道在先,術業有專”,當教師成為知識的占有者或代言人,那么教學過程實質就成為向學生傳遞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最后形成師生交往中事實上的不平等。不平等的交往實際上很難有真正的對話和交流。因此,教師不能凌駕于學生之上,必須放下架子,主動接近、熱愛、關心學生;課堂上是師生,下課后是朋友。只有這樣才能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課堂交往中教師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展現出他們的才華和智慧,讓學生在主動、自由的狀態下表現出他們的天性和聰穎,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學記》中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師也應認識到“老師不一定永遠都是正確的 ”。特別是教師自己感知到自己的錯誤時,要有承認錯誤的勇氣,這比試圖掩蓋自己的錯誤更能贏得學生的尊重。這樣,學生會加倍地向老師學習,學會尊重他人,并且使師生產生共鳴。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民主化,才更容易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教師也更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課堂交往中師生合作的支柱。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參與課堂教學,形成平等與友好、理解與尊重、信任與接納、關心與幫助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可能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機會,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被人關注,被人愛護的溫暖與幸福。
三、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只有在這種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才能更有利的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有利于學生參與的、生動的、活潑的、愉快的課堂教學情景,要給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尊重他們的意見,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
民主、和諧的氣氛,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而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性,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處于一種亢奮狀態,樂于探究、思維敏捷,學習就能夠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處于一種高效狀態,有利于學生實現自我的、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學量。課堂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教師課堂情緒的調動。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下,有助于他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個體的和諧發展。老師和學生間關系變得融洽,學生能主動與老師交流,課堂氣氛變的寬松、和諧。總之,教師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中起著關鍵作用。
四、不斷完善自我,盡顯人格魅力
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得有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的優秀品質。在當前的教育中,不僅僅是知識方面要不斷提高和充實,在個人修養,待人接物、處理人際關系方面也必須不斷的提高,以廣博的興趣愛好、豁達的態度和凜然的正氣贏得學生的喜愛和支持。就學生而言,在教學中需要學生自己主動積極思考和參與實踐活動,大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勇于探索,敢于質疑,與教師共同探討問題,在共同的研究中,與教師形成和諧、平等的關系。
因此,教師必須恪守“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平等、公正、民主地對待學生,信任學生。為學生創造平等的、和諧的、民主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育教學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桂生.《學記》綱要[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03):68-74.
[2]李文奎.贊可夫《教學與發展》[J]. 山東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05):84-87.
作者簡介:梁玉華(1966.4-),女,漢族,四川溫江,一級教師,大專,研究方向: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