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出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大學生創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高校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同時創業教育的實效性也成為社會熱點問題。本文主要從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的建議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業教育 思考 淺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237-02
一、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創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種新趨勢, 它蘊含著新的生機和發展趨勢,對大學生進行創業能力培養與教育, 作為高等教育發展史上一種新的教育理念。
1.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可以進一步拓展就業新視野,確立大學生創業教育新理念,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將為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開辟新的途徑。
2.通過創業教育使大學生對創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使他們能夠更加善于觀察, 勤于思考, 具有遠見和豐富的想象力。將來不僅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 還要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在畢業后走向社會能擔負起創業的重任,進而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3.通過開展創業教育,組織學生參加創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發掘自身的創造潛力。讓大學生具備創業能力和生存能力、合作意識、誠信意識和承擔風險的勇氣。因此,開展創業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需要。
二、目前高校創業教育現狀
1. 課程設置不全,開放形式單一
目前高校教學計劃中幾乎都將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列為必修課,有的老師還開設了相關的選修課,其實,創業教育所包含的內容遠遠不是一兩門課所能包含的,授課方式依然采用課堂講授的形式,這種從課堂到課堂的方式比較有局限性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技能。
2.創業教師師資匱乏
創業教育是一種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教育。它不僅需要教育者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更要求教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目前師資難以勝任創業教育教學需要,現在大多數高校主要依靠輔導員來完成,幾乎沒有創業經驗,創業教育仍然停留在書本和空洞的口頭說教上,教育效果不明顯。使創業教育教學內容片面,教育形式僵化、單一。因此,創業教育效果不明顯。
3.學生創業意識淡薄,缺乏自主意識
高職院校目前在校生對創業并沒有興趣,缺乏創業意識,這是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下學生們普遍缺乏理財技能、推銷意識和溝通技能。另外,好高騖遠也是創業教育的另一誤區,許多大學生對創業沒有正確的認識。
4.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覆蓋面不廣
創業教育它需要學校投入相對大量的資源,以保證創業教育的實施。高職院校雖然開展了創業教育,也僅限于進行簡單介紹以及開展一些大學生創業基礎,創業選修課而已。學校也會定期舉辦一些創業相關的活動、比賽,參加的學生覆蓋面不夠廣,指導老師做了大量工作,學生主動參與性不夠。
三、解決創業教育存在問題的建議
1.進行課程改革,構建具有創業教育特色的課程結構
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要通過課程和實踐這個核心環節來完成的, 作為創業教育系統工程的樞紐和核心,課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培養目標的達成程度,決定著高職院校的生存空間和發展價值。因此,要提高創業教育的質量,就必須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增加與創業密切相關的課程,形成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相結合,必修課、選修課相統一的完整的課程體系。
2.優化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培養創業型人才的主力軍,我國多數大學的創業課程師資是經過簡單培訓的非商科出身的學生輔導員,他們缺少實踐經驗。高校可以通過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共同輔導,輔導員和專業老師交叉授課的形式,使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多樣化,優化專兼職師資隊伍結構,為大學創業教育提供新鮮的血液。
3.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增強創業精神
高校創業教育內容十分豐富,重點是提高創業意識。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教育學生要深刻理解創業的含義,真正使他們認識到,當今的大學生應該如何做到真正創業。 通過校友和社會自主創業成功的典型事跡,引導他們增強自主創業的信心和勇氣,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創業。能夠經常的進行走出去,請進來,做到多模擬,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
4.參加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創業能力,增強學生創業信心
通過創業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創業信心,提高創業者的綜合素質。 在高校創業教育中,要校內校外相聯系,課內課外相結合,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各類大型賽事,如專業技能創新競賽、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等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創業能力,增強創業信心。
【參考文獻】
[1]張麗,胡明花.關于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8,83( 1) : 30-32.
[2]朱邦相. 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與創新芻議[J]. 教育與職業,2007(18)
[3]劉景宏. 關于高校創業教育專業化問題的思考[J]. 教育與職業,2007(05)
作者簡介:錢楓(1983-),女,漢族,江蘇丹陽人,講師,研究方向:就業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