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
摘要:當前,老齡化成為各國均較關注的重要話題,老年群體對每個國家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挑戰。為能夠合理解決老年群體問題,每個國家應聯系自身狀況擬定針對性方式養老保險體系。中國因國家干預類型與龐大人口數量及人口政策,致使人口組構快速發生變化,亦加入于人口老齡化排名榜中;中國因經濟基礎偏弱及養老保險制度開展較晚,從而于實施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本文主要從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現存狀況及措施予以探究。
關鍵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現狀;完善
1.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現狀
1.1參保以及維權知識不足
相關調查顯示,較多企業職員對基礎養老保險缺少了解,使得大多人群認為基礎保險并不重要,并且還存在若參保可減少自身工資的觀念,且未顧慮到自身年老后長遠性。另外,每個職員均應享受企業單位社保福利,其為各個企業應該盡的職責,但調查顯示,部分職員缺乏享有社保權利的知識,故當企業減除該項權利時,職員亦缺乏應用合理手段保護自身參保的權益。此外,部分企業利用求職者的使用時期的漏洞,一是,于職員在試用時期未和其簽訂合同;二是,當滿使用時期時,卻以缺乏勝任工作的能力而不能夠予以錄用;由此一來,企業從而能夠不對職員參保,并降低勞動費用。
1.2歷史因素導致轉制成本問題未安全解決
轉制成本有:已達到退休齡的老年人群于新制度中未履行繳費職責與義務卻能享受養老金政策;已達到中年齡的職業人員于新制度成立前未履行繳費職責與義務,但到達退休齡之后要享有法律規定的養老金政策。于1997年制定的《國務院關于實行統一企業職業人員基礎養老保險體系的決定》中明確基礎養老保險體系為實行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結合,由“現收現付”模式轉換為“統賬結合”模式,其表示為目前就業人數養老基金繳納的一些費用于開展他們個體賬戶,且該部分養老基金不能夠成為代際轉換,從而于其中發生較多缺口。
1.3實行力度不足
《社會保險條例》能夠對基礎養老保險開展中起到一定效果,但其強制性較差,且勞動相關部門發現問題及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另外,非公有體制的經濟部門無設置主管部門;勞動部任務不僅需政策宣傳、發文件及勞動監測之外,還需對監督行政部門的自主參與保險等,但于實際中,勞動部缺乏強制性對行政部門的進行自主參與保險工作;此外,非公有體制經濟部門職員流動性較強,從而給勞動部帶來較多不便。以上因素均可造成個體戶或者私營企業等非公有體制經濟部門參與基礎養老保險出現較多困難。
2.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策略
2.1增強參保以及維權觀念
企業職員與基礎養老保險的利益有著緊密關系,企業職員退休后的基礎養老保險基金多少可受到個人基礎養老保險戶而作用。社會保險機構需要積極借助網上或者媒體進行宣傳,還需為企業職員舉辦養老保險相關專業知識的教育類似活動,從而能夠促使職員掌握自身享有的權益,進而能夠不斷消除職員對基礎保險的質疑,充分激發職員參保的自主性。當自身可以享有的權利被企業破壞,職員應先向企業闡述自身愿參保的想法,若企業不予以改進,即可利用獲取的知識向對應的部門進行投訴,從而可有效維護自身該享有權益不被破壞。同時,職員還可以監督企業參保,掌握企業是否按時對自身繳納基礎社保,是否依據勞動合同對自身繳納社保費用等。此外,增強職員勞動法律的教育,告知職員,一旦成立勞動關系,就須與勞動方及時簽訂合同,從而能夠避免漏洞的發生。
2.2政府承擔轉制成本
養老保險金缺口主要是由多種復雜原因造成,其客觀性原因包含:企業效益、人口、結構、就業總量、企業效益,工資增長幅度,退休年齡、養老保險領域、養老金代替率、養老保險金投資回收率、企業繳納率等;其主觀原因包含:個人繳納費用不足、企業職員提前退休或者企業欠繳費、人為的擴大基礎養老保險提供人數等。以上影響基礎養老保險金缺口原因中,故政府需負責其轉制成本。另外,把養老保險金收繳任務納入于各級政府的年末業績考核中的主要標準,始終堅持開展養老保險金實施收支兩線管理方案,并加強經辦機構的催繳與清繳工作力度,增強依法征繳的手段,從而高效運轉資金。
2.3加強執法力度
社保法對各個用人單位社保繳納義務提供了明確規定,且賦予社保費征收經辦機構行政類型管理職權,社保部門進行依法征繳前,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一方面,實行重要群體參與社保登記工作,將全部人員參保作為一個目標;將重要人群參與社保作為一個重點。建立重要人群參保登記團隊,對于在職者參與基礎養老保險狀況予以全面進行登記,篩選重點為個體戶、外資企業及民營企業等參保狀況。其次,對于未繳納足夠費用與未參保企業者應加強催繳工作,并增強和各個部門合作,提升基礎養老保險繳納率;另外,社保相關管理部門應與公安、勞動、衛生、民政、法院、統計等多個部門進行對接。同時,應積極配合勞動部門增強執法,保證征繳工作落實于實處;對于部分無故欠繳費者,可提請法院依法予以警示與嚴懲,從而可強化對違法企業的震懾力,保證執行作用。
結束語
實際中,建立健全企業職業人員基礎養老保險體系等工作并非能夠一蹴而就,其屬于一個不斷創新及不斷探索過程,需要社會經濟逐漸發展,我國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并需要社會保障專業知識探究的深化與政府對社保立法,包含:基礎養老保險法律的關注與重視,包括養老保險立法的重視和關注,更加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及積極配合。
參考文獻:
[1]郭麗霞.對當前煤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一點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6,35(11):117.
[2]張偉國.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并軌改革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6,40(24):206.
[3]彭碧榮.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轉軌成本實證分析[J].地方財政研究,2015,50(8):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