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霞
摘要:仿寫是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靈活地借鑒和學習優質的寫作方法、寫作思路。當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已經將仿寫訓練方法滲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探討仿寫訓練方法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實際運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仿寫;寫作訓練;指導方法
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不僅要提高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還要強化文學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都可通過仿寫訓練來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是一些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其思維并沒有處于活躍狀態,在仿寫時不夠靈活,這限制了學生的仿寫學習效果,要求教師采取有效的指導方法。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仿寫訓練的教學價值
新課程改革正處在如火如荼的發展階段,而在新課改的貫徹落實過程中,教師轉變了自身的教學觀念,克服了過于注重知識傳授教學的弊端,適當加強了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力度,同時也跟隨著素質教育這一新型教育理念的發展步伐,正在積極推進語文素質教育的開展。而仿寫訓練同時滿足了這兩個方面的教學要求,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將其推廣應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朝著語文課程的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等目標進發。尤其是仿寫訓練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文字表達能力,語文教師要推進素質教育的滲透與發展,就需要通過有效的仿寫訓練來實現這一目的。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仿寫訓練的指導方法
(一)細化切入點,豐富學生的仿寫素材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時,通常只是讓學生自選文章中感興趣的文段來進行仿寫。若是長期使用這種方法來鍛煉學生的仿寫能力,難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很容易回到傳統教學的氛圍之中。因此,教師可選擇一個比較細化的切入點,讓學生先進行自主思考,然后根據就近取材的原則,展開有效的仿寫。比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就描述了小興安嶺四季的美景與豐饒物產,作者的文筆非常優美,語言也非常生動,尤其是其中動靜結合的描寫手法將小興安嶺的魅力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文章中動靜結合這一描寫手法來進行思考,體會作者對這一描寫手法的巧妙應用,讓學生在有所感悟的情況下,可選擇身邊的某些事物來進行仿寫。
比如文中第二段就采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春天里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一片片葉子。山上的寒冬積雪也已經“融化”,那雪水“匯成”了小溪,淙淙流淌著。小鹿就在這春水小溪邊“散步”,有的小鹿“俯下”身子喝水,也有的小鹿就在溪邊“側著腦袋”欣賞水面上自己的倒影。在這些語句中,“抽出”、“長出”、“融化”、“淙淙流淌”、“散步”、“俯下”、“側著腦袋”等等動詞非常到位,與枝條、嫩葉、積雪、小溪、小鹿等等事物形成了非常鮮明的畫面,以動襯靜,將小興安嶺在春天的美都展現了出來。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將身邊的事物浮現在腦海里。有的學生選擇了校園里含苞待放的菊花,有的學生選擇了校道邊的綠化樹,還有的學生選擇了小公園的風景等等。學生在仿寫時,可將自己對動靜描寫結合手法的感悟融合進來,可以保證學生擁有許多的仿寫素材,避免學生文思堵塞而降低學習效果。
(二)結合寫作問題,制定相適應的訓練方法
以讀促寫是當前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教學方式,教師在貫徹這一教學法時,發現當前小學生存在許多寫作上的問題。這也就反映出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比較低,教師可對癥下藥地指導學生糾正寫作問題。首先,針對學生的用詞方面不斷重復這個方面,教師可指導學生掌握好先后順序的各種連接詞,避免寫作內容非常單調又空洞。比如在《松鼠》這一說明文的教學中,作者的文字表達既簡潔又優美生動,不存在用詞重復的問題,如“在平原地區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們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樹叢里,只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樹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聽到松鼠在樹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這些語句的前后連接非常自然又流暢。學生在仿寫時掌握好句子連接詞的靈活運用,可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其次,在文章段落表達混亂這個問題方面,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規律性的順序來進行描寫。比如在《火燒云》這一文章中,作者在描寫火燒云時,就是根據火燒云出現后的樣子、變化和消失這一順序來進行描寫。這種描寫方法可避免段意表達混亂的問題,還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最后,針對學生作文結構方式缺乏清晰的層次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選取“總起—分述”的文章結構,讓學生對這一結構進行理解與感悟,然后進行仿寫。比如《秋天的雨》這篇文章的段落就采用了這種結構形式,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作為該段落的總起句,然后以銀杏樹、楓樹、田野、果樹、菊花等代表性景物,分述了不一樣的秋天景色,呼應了“五彩繽紛的秋天”,讓讀者可以如同身臨其境地感受秋天的美。教師在指導學生根據這一結構形式進行仿寫時,可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總起-分述的方式描寫另一種事物,表達出自己的喜愛,力求讓讀者也感染自己的創作情緒,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三)布置課外任務,增強學生的仿寫能力
仿寫訓練并非必須在課內教學中進行,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自主的仿寫練習。這利于培養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習慣,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有效提高其仿寫學習效果。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教材以“中外童話”為主題,介紹了不同風格的童話。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兒時的童話世界”為主題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課文,尋找其中巧妙的寫作手法或者情感表達方式,然后進行仿寫。如《巨人的花園》采用了對比法描述了故事情節,突顯了“美麗的花園”和“巨人回來后的花園”之間的鮮明對比;《幸福是什么》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來襯托幸福的含義;《去年的樹》通過講述小鳥與大樹的友誼來傳達“誠信”精神;《小木偶的故事》則通過擬人化的故事論述法來闡明“人要多方面發展”的道理。學生可以在仿寫時更加深入地閱讀文本,學會掌握多種寫作方式和寫作思路,利于培養學生“集百家所長,融百家所思”的創新創造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仿寫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是適應當前教育發展新需要的重要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可探尋有效的仿寫指導方法,從多個方面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培養其語文素質,最終實現仿寫訓練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