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芹
摘 要: 本文針對礦業類高職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現狀,以翻轉課堂為基礎,研究互教學習模式在礦業類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該互教模式以烏海職業技術學院礦業類專業實訓室為依托,采用穿針引線、問題引領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之間的師傅教徒弟,促進師生的角色轉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習動機,全面提高高職學生專業技能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 翻轉課堂 互教模式 高職教育 自主學習
1.概述
翻轉課堂翻轉了以往課堂的教學流程與教學結構,是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的顛倒[1]。國外當代著名教育家弗雷內的做法是讓學生根據自身需要按照意愿和興趣學習。并在群體或個別活動的過程中增強能力。他主張群體協作,提倡互教互學,重視實踐探索。在國內翻轉課堂與互教模式已被廣泛應用在各類教學活動當中,反映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互、反饋和融合,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協調的整體,是當代教育民主化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的一個重要體現。
互教學習模式能使學生在參與自主學習過程的同時,享受學習帶來的勝任感、歸屬感和聯系感,內心需求獲得滿足,內在的學習動機就會被激發出來[2]。學生間的相互反饋及其在互教過程中萌生的新思路,以及每一個進步,都會使學生感受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從而獲取強大的學習動力。互教模式的實質對學生來說是先學后教、由教促學、轉識成智、化智為德,對教師來說是因問施教、順學而導、長善救失、教學相長。
2.模式分析
2.1模式研究的意義
模式研究有以下七個方面的意義:(1)鍛煉思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給學生提供當眾表現機會。(2)培養參與、合作意識和刻苦鉆研精神,師生組成教學共同體。(3)培養問題意識,提高質疑能力,新鮮感使學生較長時間內保持注意力,能大膽質疑甚至直接指出需要老師解答的問題。(4)更新理念,互相信任,把好提問關,靠信任感建立和諧友好的學習環境。(5)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6)理論課與實踐課互相促進。(7)加強教師評價與反思,反思成功與不足,及時補充到教案中。
2.2問題的提出
本研究旨在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可實現師生間的有效互動。通過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表達交流溝通等多方面能力,增強他們的競爭與合作意識及質疑問難精神,促進教師角色轉變,教學策略與技能改進。在實施該模式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有:(1)外化展示與內化反省的關系;(2)合作探究與自主學習的關系;(3)個性張揚與思維深刻的關系;(4)學生演示與教師引領的關系;(5)內容展延與反饋達標的關系。除此以外還要考慮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否被吸引,能否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
2.3模式設計
翻轉課堂在教學中采用以下四種模式類型:(1)直覺式。學生自行瀏覽學習要點和學習提綱、觀看教學視頻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或通過感官獲取有關信息,無須深入思考,依靠直覺就可做出準確的選擇或判斷。(2)反思式。學習中發現問題時,對問題進行自主分析,思考或反思問題產生的原因,對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可與其他學生共同討論,如仍不能解決則求助于指導教師。(3)生成式。當一部分學習內容自主完成后,學生與教師或其他同學分享其在自學過程中獲得的新資源、新觀點或新見解,然后對新舊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加工。(4)沉浸式。通過將現實環境進行虛擬建構,使學生沉浸在特定的情境中參與深度互教學習,從而完成知識框架的建構或知識點的遷移。
該模式下,學生在對自身專業技能互教學習的同時,對基礎理論知識加深了理解和認識,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與探索的平臺[3],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專業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互教模式已應用到礦業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并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實踐操作能力顯著增強,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增加了砝碼。
3.翻轉課堂互教模式的實現路徑
3.1實施流程
第一階段:通過專業任課老師推薦或通過課程實踐環節的實際表現,選出實踐環節實際操作能力強、理論課基礎扎實的學生。然后給所選學生設置一些小項目或者同等層次高水平的競賽題目,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
第二階段:組織第一批選拔出的相對優秀學生成立專業技能培訓小組,對學習差的學生實施實踐技能培訓。
第三階段:開展開放式的互教學習,在互教過程中,隨時吸納新成員加入培訓小組,讓更多學生獲益。在實訓室里,為學生提供交流、解惑的平臺。通過優生帶動后進生,將實踐技能一一傳承,穩步更新前進,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
3.2實施方法
(1)分組:學生2人—4人為一組。其中有一個成績好的,稱之為師傅,是小組學習、紀律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其余成員即為徒弟。師傅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教授技能教會徒弟好的學習方法和操作技巧,同時,教會徒弟自我管理學習任務。徒弟的職責是在師傅指導下學會合作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總結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增強學習信心。組內師傅和徒弟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可根據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調整。
(2)引學→導學→促學:
第一步:引學,推行“先學后教”,做好實踐項目預習;
第二步:導學,在培養實踐能力的初級階段,先讓學生互相講幾分鐘,讓學生說出實踐要點及學習思路。
第三步:促學,教師在將實踐知識點講透徹及操作完之后,選相對簡單的實踐任務讓學生實踐,以樹立其信心。再選相對困難的實踐任務讓學生做。少數學生不會的話也是找自己的師傅,如果師父不會就找其他同學問明白。這樣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認識,能檢驗出師徒二人的合作水平。做得好的給他們鼓勵,差一點的給予指正,傳授給他們學習的方法。
(3)競賽:競賽分為個人賽和團體賽兩種形式。通過個人賽可選拔出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作為后續分組中的師傅,使得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成為被大家尊重的師傅。團體賽主要是為了強化組內的團隊精神,避免出現“徒弟不學,師傅不教”的現象。對于表現突出的團隊及成員給予相應的獎勵政策。
(4)總結交流:競賽后的交流主要體現在優秀團隊和優秀個人的交流演講,讓能夠脫穎而出的團隊及成員獲得榮譽感,激發其內部學習動機。
(5)與期末成績聯系: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體現在期末成績中,加大期末成績中平時表現成績的比例,督促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積極表現自己。
3.3技術路線
一是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對實訓課程設定考核方案,對互教學習模式予以支持;二是營造良好的互教氛圍,通過政策獎勵鼓勵、促進師傅指導徒弟,幫徒弟解惑;三是依托本學院、本專業的科研立項,促使學生參與該模式的實踐中;四是加大支持的力度,鼓勵學生參與到各種類型的競賽中,讓學生在競賽中受益。
4.案例分析
本文將上述互交模式在礦山測量儀器操作中進行了應用,并進行了過程觀察和結果統計。在應用過程中教師觀察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提高,學習氛圍和諧愉快,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明顯增強。通過統計技能競賽結果和實訓成績的方式,將互交模式應用前后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對比,如表1、表2所示。
通過表1、表2內的數據對比分析可以看出:采用互交模式以后教學效果明顯強化,在競賽項目中,競賽所用時間縮短的同時測量的準確度有所提高;在期末實訓成績的前后對比中發現“優”、“良”、“中”的比例明顯提高,“及格”和“不及格”的比例明顯下降,尤其是不及格現象消失。
5.結語
基于翻轉課堂的互教模式將通篇講授轉變為穿針引線、將內容搬運轉變為問題引領、將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應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強化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學會了學習方法,具備了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夠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滿足成長發展的需要。
該模式革除了傳統實踐教學中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端,建立了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給予了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和活動機會,變革了以教師講、學生聽為基本特點的教學格局,建構了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曾明星,蔡國民.翻轉課堂課前交互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3):57-62.
[2]張佩秋,樓青.網絡環境下教師自主支持與學生內在動機激發的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455-458.
[3]任家富,黃洪全.開放式學生互教學習模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27):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