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萍 耿江華
摘 要 詞塊是事先預制好的成串的語言結構,其形式和使用語境較為固定, 出現頻率高。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英語聽力理解的習得,是聽者基于語言的信息認知加工過程, 語塊有助于聽者增加記憶量, 緩解聽者心理壓力,提高信息處理效率,促進聽力理解。
關鍵詞 語塊 聽力理解 大學英語
1 聽力與詞塊的關系
聽力理解不僅僅是信息解碼的過程,還是一個復雜的語言和思維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隨著心理學,特別是認知心理學對語言學的影響,聽力理解被認為是根據一定的背景知識、言語行為、會話含義等語用、語義學原則進行的認知活動。因此聽力理解也就是信息加工,是解碼過程與意義重構的有機結合,“即聽者具有的概念能力、背景知識和處理方略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在語言信息的激發下,大腦所具有的整合能力能夠迅速、高效地調動起大腦中歷時的經驗記憶貯存系統、邏輯分析系統、空間直覺感受和聯想系統,通過多系統的過濾、綜合,提取相關知識,進行推理,建立銜接及連貫關系,從而達到理解。”
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聽者按照音素,音節,詞這一順序對所聽到的聲音進行分辨和解釋。言語的語音音波通過耳膜經聽覺神經傳到大腦,形成語音圖象(schema),再與記憶中的信息相聯系,比較、分析、推理達到自覺的理解。當然,聽者不能有意識地分析句子中的語素、音節、詞匯、句子結構等復雜問題,只能根據語音捕捉有意義的語言片斷,利用聽者已掌握的語音、語調、語法、詞匯和結構等必要的語言信息直接感知話語表層及潛成隱含義,從而得到具體概念。研究表明,聽者在聽力理解、吸收信息時,必須將輸入信息與記憶中的信息聯系起來。為此,聽者必須掌握好語言基礎知識,對學過的詞、句,逐漸達到熟練的程度。雖然句子稍縱即逝,但以已知的詞、句為基礎,通過詞的搭配關系、語法結構及上下文的語義連貫進行邏輯的推理與回憶,反思快,漏聽少,大腦即能迅速形成概念。
2 對話詞塊劃分實例
以2014年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中的聽力對話練習為例:我們可以建立這樣的詞塊鏈:
So, Miss Parkinson,—you organize —fitness training —and— beauty treatments —for working women?
W: That's right, —Mr. Cruise.—
M: Could you tell me —how you first got the idea— for the business?
W: Certainly. —I suppose —it all started—about 5 years ago. —I was on holiday—and had a very bad skiing accident. —I foun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helped the pain—was—massage and gentle exercise, —like—yoga or stretching exercises. —So I—used to —go to —therapists and classes —after work.—
M: Where did you work —at that time?—
W: In the training department —of —a media company.—
M: I see.—
W: But—then—I got a promotion to—training manager.—That meant—I worked longer hours—and—was difficult to—get to classes.—I asked some of my teachers—if they would come to my house instead,—and—most of them agreed.—It was more expensive —but I thought—it was worth it. —Lots of my friends —loved the idea too. —So—I recommended people to them. —That's—when I began to realize —that maybe I could —make a business out of it.
本示例以多詞詞匯、慣用語對對話進行了詞塊劃分。當對話以詞塊為單位進行理解時,聽力材料的信息量由183個單詞變為了53個詞塊,信息單元的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二,聽力理解的數量隨之也將得到大幅提高。如果聽者以單詞為單位處理聽力內容,聽者需要對183個單詞進行再次組合,形成有意義的意群,通常在聽到某個熟悉的單詞并試圖建立起和其他單詞的連接時,該句子已經結束,或者下一個句子都已經說完,聽者最后對聽力內容一知半解或毫無頭緒,極大地挫傷了聽者的積極性,聽力也就成為英語學習者無法跨越的鴻溝。如果聽者以詞塊的方式進行信息編碼及提取,聽者從詞語的加工轉變為對詞塊的處理,所需加工的信息量大幅較少,信息處理速度得到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信息加工的中心從低端的單詞變為信息量更大的短語,句子形成的意群的識別,連接,從而達到對篇章的理解。所以以詞塊為基礎的聽力理解不但提高了聽力理解的的速度,也提高了理解質量,從而使得整體聽力效果得到提升,這將激勵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如縱壑之魚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3 詞塊分析訓練
英語高考考試中,聽力內容主要由日常短對話或獨白構成,話題單一,覆蓋面較窄,學生通過平時的聽力練習熟悉日常對話內容就可以輕松應對考試內容,所以學生中學對聽力投入時間較少,聽力技巧掌握較少。進入大學之后,由于聽力的內容不再局限于日常對話,學生不能再通過針對幾個話題的反復訓練來熟悉考試內容,學生突然覺得掉入了聽力的泥沼,不知如何應對聽力的困境。堅持每天的聽力輸入是解決這一難題的較好辦法。
學生可以通過英語影視劇,英語電臺,電視臺節目,英語網站提供的各種資源進行日常的聽力訓練。其中英語網站提供的各種聽力材料提供了音頻材料和中英文文字材料,最適合學生進行聽力詞塊分析訓練。英語聽力詞塊以常用句型,短語為單位進行劃分,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堂中對聽力材料以短語或常用句型進行劃分。短語可分為介詞短語,動詞短語,名詞短語,句型通常為常用句型,通過文字材料進行詞塊的劃分之后,使學生認識到句子的不再是通過單個單詞的拼湊,而是有意義的詞塊的組織,嘗試通過詞塊進行句子閱讀,此時學生會發現閱讀速讀提高了不少。
學生可以通過多個聽力篇章的文字材料進行詞塊劃分練習,熟悉了閱讀篇章的詞塊劃分和以詞塊為單位的篇章閱讀之后可以過渡到以詞塊為單位的聽力練習。學生對這一方式非常不熟悉,開始練習時可以先把篇章拆解為句子,先通過詞塊理解或寫下一個句子,通過反復的單句練習之后,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通過詞塊理解句子之后,聽力材料可以擴展到篇章,通過詞塊理解篇章。初始階段可能由于學生對詞塊的認識時間較短,在聽力過程中較能有意識的通過詞塊來理解句子,但是通過學生一段時間的有意為之,學生對詞塊的敏感性加強,詞塊識別能力也隨之增強,學生可以通過詞塊對句子進行理解,由于減少了思考的頻度,理解的速度加快,耳朵和大腦可以同步運轉,篇章理解的難度降低,準確率也得到大幅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將激勵學生堅持英語聽力日常練習,使英語學習能夠有明顯的進步。
4 結語
以詞塊為單位進行聽力理解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是新的聽力模式,學生需要從頭開始,并且需要改變以單個單詞為單位的句子理解模式,在開始階段,以詞塊為單位的句子理解模式讓學生無法適從,教師應該講清以詞塊為單位進行句子理解的好處,并讓學生掌握詞塊劃分方法。通過文字材料,指導學生通過詞塊劃分進行句子理解,過渡到以詞塊為單位的句子和篇章聽力理解,讓學生形成以詞塊為單位進行句子理解的思維模式。通過數月的訓練,學生不需要主動劃分詞塊理解句子,而是把詞塊知識內化,已經不再需要通過有意的劃分詞塊來理解句子,詞塊知識的內化使學生句子理解的速讀大幅提升,聽力理解的準確性提高,聽力學習得到了激勵,使大學英語學習有了明顯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冉永平.認知語用學探微[J].外語學刊,2002(4).
[2] 楊若東.語篇銜接關系的建立與跨文化語篇理解[J].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7(6).
[3] 桂詩春.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4] 諶莉文.英語聽力理解中的語用推理[J].外語教學,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