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榮
摘 要:本文以課外閱讀的概念、特點為基礎,對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占比進行討論。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用
正如俗話說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對于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三觀還處于萌芽狀態,導向正確的課外閱讀能夠對他們的價值觀產生正面的影響,并進行基礎知識的積累。
一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一)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相對于語文教材中的文章,課外閱讀的素材更加多樣,在初期可以對小學生起到一個知識普及的作用,同時在進行一定的積累后,不僅為作文積攢了豐富的素材,還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感悟。經過時間的沉淀,當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知識與課外閱讀的“拔高式”知識普及相結合時,學生的語文水平就會飛速提升。
(二)幫助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由于小學的語文課程存在“知識普及”的特點,因此教材中文章的類型都十分相似,在長時間的作用下,小學生對這種枯燥的文風會產生抵觸心理。課外閱讀的類型更加多樣,學生可以多加嘗試,然后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類型,從而養成堅持閱讀的習慣。一旦習慣養成,學生找到了閱讀的樂趣,自然就會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注意力,教師也能夠在相對專注的課堂氛圍中為學生傳授知識。
(三)對學生三觀的養成起到正面的導向作用
正如上文所言,課外閱讀的范圍十分寬泛,學生可以任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目。只要進行一定的引導,豐富的課外閱讀能夠讓小學生對我國的歷史、軍事、地理等多種文化有所理解,不僅能夠使他們的視野得到開拓,還能指引思維的養成。小學生正處于喜歡模仿的階段,書中的人物很可能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在選擇正確價值導向的作品的前提下,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塑造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念,這對于他們的未來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正確展開課外閱讀活動的方法
(一)引導學生選擇與其年齡相匹配的課外讀物
小學是我國教育系統中最基礎的一個階段,而學習小學語文更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前提,語文課程對于小學生語言能力、智力水平的提升都有顯著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對學生精神素養的培養。所以,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指引學生選擇恰當的讀物至關重要。在小學階段,推薦學生閱讀大量的古文是非常必要的,比方說《論語》《三字經》等,一方面這種作品的意思十分淺顯,即使對于缺乏社會經驗的小學生也沒有閱讀的難度,另一方面,本著中國傳統血脈的流傳,學生對于這種作品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得到心靈上的滿足。
(二)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充滿幻想是每個小學生都具備的一個特點,因此科幻作品相對而言,會更容易贏得他們的喜愛。比方說,鄭淵潔老師書寫的兒童小說,雖然整本書都是虛擬而成的,但是學生可以從中得到啟迪。相較于傳統散文、記敘文等傳統書寫模式,科幻小說的情節更加緊湊生動,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對于世界的好奇心。所以在選擇課外閱讀的作品時,也要和學生的基本特點相結合,真正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三)為學生營造課外閱讀的良好氛圍
小學生的心智發育不夠成熟,外界環境能夠輕易對他們造成影響,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課外閱讀能夠拓展學生的基礎知識,從而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當班級內洋溢著積極主動的閱讀氛圍時,所有同學都難免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實現從被動閱讀到主動閱讀的轉變。對于課本中選錄的寓言類文章,比如《亡羊補牢》等,相信有豐富閱讀經驗的學生和僅僅參與語文課堂的學生在認識上會產生較大的差別,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是否有自主學習思考的習慣。
(四)教師輔助課外閱讀活動的展開
課外閱讀的多樣性,也決定了其對于學生影響的多樣性,所以教師必須在學生挑選讀物時發揮一定的作用,幫助他們進行甄別。教師在進行推薦時,應當以學生的年級為變量,進行調整,使他們保持正常健康的成長。此外,輔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十分重要,特別是在活動開展的初期,必須借助一定的外力施壓。比方說,教師可以開辟一堂閱讀分享課,讓學生輪流分享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的所得,對于自己認為有道理的語句進行摘抄整理,必要時還可以讓學生圍繞課外讀物書寫讀后感。畢竟養成閱讀習慣是開展課外閱讀的重要環節,因此要進行多種方法的嘗試,以期實現使學生自主閱讀的目標。
三結語
現在,素質教育的進程逐漸推進,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課外閱讀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經環節。不僅會對學生的語文水平產生影響,還會影響他們的三觀,所以教師要積極擔當引導角色,幫助小學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吳迪.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7(43)
[2]喬培培.課外閱讀對小學語文學習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17)
[3]程晶晶.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
[4]程冠青.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