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添發
摘要:在我們鄉鎮中學里,“問題學生”是我們思想教育中最常見到的現象,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將更多的眼光關注這類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只要我們教育者用發自內心的真誠和賞識,就會融化一顆顆冰凍的心;只要我們用博大的愛,就會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大廈,為“問題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并為他們的未來插上騰飛的翅膀。
關鍵詞:轉化教育;情感交流;感化教育
在我們鄉鎮中學里,“問題學生”是我們思想教育中最常見到的。同時,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學校探究“問題學生”的迫切性與重要性。所謂的“問題學生”,我覺得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學生”“學困生”等,他們的問題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學生最初也是想學好,擁有一顆善良、天真無邪的心,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和抱負,但往往受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產生各種消極的因素,逐漸形成我們老師、家長認為的“問題學生”。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將更多的眼光關注這類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在班級管理中,“問題學生”雖然在學校中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他們往往能量大,輻射面廣,是集體中的消極因素,常常妨礙班級各項工作和活動的順利開展,常常拖班級的后腿甚至影響學校的聲譽。“問題學生”呈現給老師的表現是精力充沛,活動能力強,處事機靈膽子大,重感情講義氣,要教育好他們更需要教育者的智慧、愛心、恒心。我致力于“問題學生”轉化研究,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了解學生是根本
“問題學生”的形成有各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學生的不良心理特點需要教育者深入探究。一是自卑心理,“問題學生”經常挨批評受壓抑,沒能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處于矛盾的心理狀態。二是孤獨心理,“問題學生”往往受同學們的排斥,心理會過度焦慮和孤獨,與身邊的人會產生對立情緒,以此來掩飾自己的“自尊”,更有甚者,他們表現出消極的對抗情緒,不愿與老師或同學溝通交流。三是自控能力差,“問題學生”平時缺乏責任心,不能明確地認識到自己學習的目的和意義,他們對待學習懶散、怕苦怕累、不情愿思考學習中的問題、厭學貪玩。四是“問題學生”辨別能力差,他們缺乏正確的是非善惡觀,缺乏正確的道德觀,所以在自己出現錯誤舉動想法時,不能加以辨別和制止,在行動之后不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因而一錯再錯。“問題學生”之間為了尋求所謂的“友情”,喜歡拉幫結派,他們寧愿頂撞老師和父母,也不愿意得罪“好友”,講究“義氣”,輕者影響班級管理,重者會危及校園和社會的安全管理。
二注入情感是關鍵
我們要樹立“人是可以教育的,沒有不能教育的學生”的思想,要樹立“轉化一個問題學生與培養一個尖子生同樣光榮”的價值觀。要注重情感教育的功能,熱愛“問題學生”。
(一)加強平等交流,感化學生
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是“問題學生”教育工作的基礎。為了消除“問題學生”的自卑、疑懼與對立情緒,我們應從多方面愛護、關心和幫助“問題學生”,從情感上打動他們,給他們特別的溫暖和關愛,引起彼此間的心靈共鳴。我們在管理“問題學生”時要嚴中有愛,使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同時,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用心捕捉“問題學生”的成功之處,哪怕是一點點成功的小事,這是激勵他們自信心的根本,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喚醒他們積極向上的激情,從而使他們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針對學生問題,教育學生
對于“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研究工作,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因人而教。我們要在摸清學生的情況后做好學生資料,并定期了解“問題學生”的動向。在教育過程中,一手抓研究,一手抓轉化,并按照教育規律去辦事。例如:“性格叛逆型”的學生大多學習不用心,成績較差,但他們在其他方面卻精力旺盛。現在我們班有個學生叫彭嘉賢,他就是個典型的“問題學生”,精力過剩,我就通過遷移的方法,讓他擔任勞動委員,每天為同學們排憂解難,讓他有事干,轉移其精力,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對思想意識差的學生,則要肯定他們的成績,著重消除他們違紀的不良心態。一般來講“問題學生”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其好的方面和“閃光點”。所以,我們要善于挖掘和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和學習上的“成功點”,及時表揚,倍加關愛,這將對他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鼓舞,從而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決心和力量。
(三)抓住教育時機,點化學生
我們要善于抓住教育學生的最佳機會,因為這個時候教育學生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容易接受,教育效果比較理想。如:我在2014年秋季接手的初三(4)班的聶錦庭,他是個單親家庭的小孩,他父親性格暴躁,經常說出一些不正確的話語,導致科任老師對他的教育是慎之又慎。他源于自身家庭原因,也不愿意和同學交流,處于標新立異的狀態,同學對他的行為比較反感,不愿意和他交流。作為老師,對遭到歧視和冷遇的學生,要熱情地采取各種措施補充其“情感危機”,學生會因受到安慰和鼓勵而振作自己。一次,他向我請假,我關切地詢問他原因,他帶著哭腔向我傾訴了他家的情況,我耐心地聽完了他的家庭故事,并告訴他需要老師幫忙時盡管開口。他含著眼淚回到了座位……后來,我發現他在體育方面比較擅長,我讓他擔任體育科代表,后來,他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尤其是行為方面的轉變非常突出。其實,我們教育者在教育的每個階段,對要求的“點”不要提得過多,落實一個再提一個,落實一點鞏固一點。通過適時跟學生談心,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借好學校整體教育的東風,比如學校開展了某一項教育活動,老師一定要積極主動地配合,通過組織主題班會、專題報告等活動,不斷豐富和充實教育教學的內容,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更多地占領學生的心理空間,幫助他們逐步克服不良的心理反應和行為。
(四)強調心的付出、熏陶學生
作為老師,我一直認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尤其是初三的老師,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外,更多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尤其是“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問題學生”的工作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我們做老師的,在工作中一定要具備“四心”,即:細心、耐心、熱心和恒心。
2015年秋季接手的初三(6)班有個學生叫曾炳杰,他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經常騎著摩托車到處亂串,他父母因為他騎摩托車的事情夜夜不能安穩入睡。他上課經常遲到,有時候老師正上著課,他就大搖大擺地離開課室。面對這樣的一個學生,很多任課教師包括我本人在心里認定這個學生是不可求藥了。一次在抽查學生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全班同學都熟背如流,只有他耍賴皮不背,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和他聊天,了解情況后,發現,他并不是那么的不可救藥。我說,盡管你過去有點不好,但那畢竟是過去,希望在我空白的腦海中,你給我留下一個好印象,我看你很樂于助人,現在我給你一個重新樹立自己形象的機會,讓你身邊的人重新認識你,你說行不?他說行。我就叫他每天負責班上營養餐的發放,他對這工作非常用心,同學們也為他的責任心感動,慢慢認可了他、甚至接納他。后來雖偶爾犯錯,但已有了很大進步,我又在班會上表揚了他的進步與助人,他的勁頭更大了,唯一不足的是學習由于基礎差,成績變化不是很明顯。
“感恩的心,感謝有您”,教育中,我們要學會互相感恩,清楚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密切地留意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作出相應的對策。“問題學生”的成因有很多,轉化工作也沒有固定模式,轉化方法要因人而異,這樣才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種花須知百花異,育人要解眾人心。我認為,只要我們教育者用發自內心的真誠和賞識,就會融化一顆顆冰凍的心;只要我們用博大的愛,就會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大廈,為“問題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并為他們的未來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