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忠
摘 要:本文針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用進行了分析,設計了相應的生物實驗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教學策略;
當前國家對于生物課程的教學要求進行了完善,要求生物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生命觀念、科學探究意識、科學研究思維以及社會責任感,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生物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其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命和科學的理解,在動手實踐中養成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一當前核心素養教學要求之下生物實驗教學的意義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會借助生物實驗來對課程中的生物學原理進行展示,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質量,為學生的深入學習打好基礎。實驗教學的進行模式和傳統教學存在較大的差異,其重視學生的實踐過程,有效提升了課程教學的趣味性,保證了學生的參與興趣,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升。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直觀的實驗過程來展示生物知識,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實驗過程和生物知識的理解。實踐動手過程也可以培養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求知欲,保證了學生在生物學習中的自主研究能力,對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策略
(一)在實驗操作中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是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指學生對于生命的正確認識和看法。在生命觀念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實驗過程來導入嚴謹的生物學知識,借助實驗過程來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概念,推動學生生命觀念的形成。在實驗教學中,顯微鏡的使用是課程的重要內容。顯微鏡是生物實驗中的重要工具,這一實驗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顯微鏡使用能力,實驗過程也能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基本單位,進而養成生命觀念。在“植物細胞的結構”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選擇一些觀察對象,學生可以在家中或市場上選擇一些常見的植物果實如玉米、大豆,在家中浸泡處理之后帶到實驗室中進行觀察。在浸泡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植物生長發育的全程,養成對生命成長的正確觀念。通過顯微鏡,學生可以認識到植物細胞的結構,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質量,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顯微鏡操作能力。借助實驗過程和課后的反思,學生可以正確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生命形式,并幫助學生養成了生命觀念,培養了學生尊重生命的正確價值觀,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在實驗操作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科學探究能力是生物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其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主性的探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借助實驗操作過程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在“觀察植物葉表皮”實驗中,對葉片下表皮進行處理是觀察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會首先進行示范,之后由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一些錯誤操作進行糾正,并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實踐操作中養成正確的實驗操作,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了提升學生的科學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在實驗中開展小組合作實驗,借助合作探究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科學探究思路。實驗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驗的設計和操作。小組內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能力進行分組,保證各個學生在實驗中發揮作用,提升參與度,優化實驗教學的效率。實驗操作教學提升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借助自主的實驗參與過程來養成科學探究意識,推動學生的能力發展。
(三)優化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思維
科學研究思維是指學生可以借助科學的研究思維來對知識以及事物進行分析,對一些問題進行解決。科學研究思維包括歸納概括思維、演繹推理思維以及論證思維等。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核心素養的培養需求,科學地對實驗內容進行設計,并在實驗過程中借助課堂互動、師生探討、小組合作以及實驗分析等手段來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研究思維,推動學生的生物能力發展。
(四)實驗與生活結合,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目標是借助生物知識的教學來幫助學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實驗來觀察生命的生長和繁殖過程,并結合生活實際來分析這些生命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引導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將生物實驗和生活實際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社會生態的認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結語
在當前國家的核心素養教學導向之下,教師應當正確認識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借助生物實驗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科學探究意識、科學研究思維以及社會責任感,結合生活實際,提升學生使用生物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蘭英.核心素養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優化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