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獻秀
摘要:“問題”是高中化學自主探究性教學模式得以開展的基礎,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科學展開課堂教與學活動,進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升初中生學習化學的能力,為后續更好的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自主探究;初中化學;課堂創設
新課改以來,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自主探究模式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創設自主探究型初中化學課堂,老師在授課中,要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出發點,把學生自主能力的激發為重點,鼓舞學生不斷探索化學知識的奧秘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從啟發學生思維能力入手,展開自主探究教學
回顧過往的教學,被動接受老師傳遞的內容是學生課堂中思維的主要表現,然而,我們在應用自主探究模式后,這一切將會發生巨大轉變,老師需要把學生思維能力的啟發作為出發點。例如,在探究有關“蠟燭燃燒”的內容時,老師依據步驟展開實驗教學,并且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蠟燭點燃之前、燃燒中以及吹滅后的不同狀態。在對不同階段的表象進行觀察后,找出出現這種表象的原因,然后找出其中隱藏的規律。例如,在點燃蠟燭前,它成固態的白色或者紅色狀,能夠在水中漂浮且質地柔軟,這即為蠟燭的表象。再引導思索:在點燃并燃燒蠟燭后前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哪些原因呢——這是有紅色素存在于石蠟中,密度沒有水大,硬度低,不會與水相溶。通過觀察不同階段的表象,分析原因,探索發現,學生在研究蠟燭不同階段的表象后,再把觀察手段在個性中總結出來。
二、給學生充足自主探究的空間
在以前的化學授課中,老師主要是站在臺前進行講解,教學模式陳舊、單一,此種方式盡管可以幫助老師統一的進行管理與教學,然而因為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只是在課堂中被動接受知識,很難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也無法感知自己在課堂內的存在感,時間久了,就會慢慢失去對學習的樂趣,產生溜號、走神等狀況。
案例分析:在對“氧氣”的有關內容講解中,我們給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實驗平臺,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操作,為了把空氣中以及氮氣中物質燃燒的特征找出來,我們可以先為學生拋出問題,引導學生結合紅磷、木炭、鐵絲的本身化學性質以及與空氣反應的特點,發散思維,在學生形成了相應的想法后,老師讓學生融入到具體的實驗中,然而,因為學生剛剛接觸化學知識,還無法注意到一些細節部分,所以,教師應該細心的進行指導,應該重點注意的地方,比如,學生對化學反應進行觀察時,需要通過光、煙、霧等詞語闡述,努力準確的描述出整個實驗過程,在實驗操作結束后,在腦海中會深刻的記住實驗結果,并且牢牢記住那些結論。
三、組織課外活動,自主探究化學知識
我們把學生組織起來,到室外去探究和發現,非常有益于學生知識面的擴大,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通過大量實踐總結,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進行發現探索:首先,小型家庭實驗。要求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內容,用周圍的材料在家里做實驗,例如,雞蛋殼、蠟燭、酒、食醋、純堿等。通過探究與觀察小實驗,把常見的化學想象解釋出來。其次,課外品讀。多讓學生通過圖書館或者網絡查閱化學讀物、化學家事跡等,進而把學生自主探索化學知識的能力提升。再次,課外調查及參觀,與教學內容相融合,把學生組織到一起參觀周圍的自來水廠、化工廠、食品廠等,認識化學物質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基本的化學操作原理。教會學生把生活中的化學案例找出來,分析這些化學現象,從而學會自主探究發現問題。
四 引導學生積極發問,把自主探索模式創建起來
在學習初中化學知識時,學生只有多發問,多思考,才會以更好的狀態在課堂中學習,能夠主動發問,不但表明他們課堂上集中了注意力,并且,也可以說明他們自己思索了學習內容。所以,在課堂授課時,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及時提出疑惑或者敏感問題,防止出現害羞情況,積極發問,大膽的把自己的問題與想法分享給老師或者其他同學,找到解決的問題的方法.
結語:
可以說,在初中階段是學生們是首次接觸化學類知識,即便在以前的生活和學習中也涉及過一些化學現象和內容,但是,這都是比較籠統、不系統的內容。那么,在真正的學習了化學知識后,他們會感覺化學知識中存在很多的奧秘,如果我們單一的靠老師的講解或者書上內容的死記硬背,是無法取得理想學習效果的。因此,作為當代的初中教研人員,在化學學科授課中,一定要學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把基本的知識原理教給他們,讓他們學會自主發現知識和問題,從而實現學科學習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黎國榮.初中化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中學) .2013(04):987-988.
[2]吳楠.探究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延邊大學.2016.
[3]茹文.自主探究提升初中化學教學實效[J].教學篇·高效課堂.2016(07):87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