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的發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義務教育逐漸取得到了較好的成效,但隨著城鄉經濟結構差異的加大,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縮短城鄉義務教育的差距,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進步和城鄉的規劃統籌都能起到積極作用。本文對當前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此提出相應改進措施。
關鍵詞: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是民族進步和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隨著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進步,當前我國義務教育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我國國土面積較大,由于歷史發展和政策制度等各方面的原因,當前我國不同省份、不同地域之間的經濟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社會發展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這使得不同地區對于義務教育的成本投入也存在很大不同。
一、義務教育均衡的概述
義務教育均衡是在平等理念和公平理念的指導下,義務教育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事實狀態。從本質上來說,義務教育均衡強調不同受教育者、不同教育機構在整體的教育活動中享受到平等的資源分配。公共教育資源共享的公平性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最基本的要求。從層次的角度來說,義務教育均衡包含多個方面,既包括學校和區域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也包括個體的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并非是一個靜態的活動,而是一直保持動態,義務教育的均衡首先需要保障所有受教育者所享受的教育資源平等,其次要保證在受教育過程中的機會平等,最后還要保證義務教育完成后,不同受教育者在教育結果的基礎上得到平等的發展。
二、當前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
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下,我國城市與鄉鎮義務教育資源的供給呈現出很大的不平衡性。相比較而言,農村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遠遠小于城市。在學校數量方面,當前我國大多數質量較高的學校集中于城市,而很少在農村地區分布。在撤點并校政策的施行下,很多不符合規范或者規模較小的學校被撤銷,其中大多數都是農村學校,使得農村的教育機構數量大幅度降低,在這種形勢下,農村只能發展寄宿制學校。但寄宿學校的教學環境通常較差,基礎的教育設施配備不夠齊全,與優質學校形成很大差距,不利于農村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最終導致城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嚴重不均衡[1]。
(二)城鄉義務教育財政支持差距較大
我國長期受到城鄉分治政策的影響,無論是財政投入還是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學校所占據的優勢都遠遠高于農村學校。雖然從性質上來說,義務教育經費作為公益性的資金類型,應由政府和社會組織共同提供,但當前很多農村并沒有探索出多種渠道獲取經費,而是純粹依靠政府扶持。省市級以上的政府通常秉持著城市優先的原則,忽略了對農村學校的經費投入;而地方級政府則通常由于沒有足夠的財力,無法對農村教育提供幫助,最終導致農村的教育經費不足,教育質量無法得到改善。此外,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要求中明確指出,農村學校需要完善基礎的教育設施,比如實驗室設備、圖書、體育器材等,但與城市學校相比,當前很多農村學校并沒有達到建設標準化,農村義務教育無法有效推進[2]。
(三)城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不平衡
在教育活動中,師資隊伍的配置對于教學質量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保證教師數量滿足教育需求,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這是教育事業進步的一個重要前提。當前我國城鄉師資隊伍配置不平衡,對于城鎮地區而言,由于學校教學環境較好,且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城鎮學校教師能夠獲得合理的待遇福利,因此很多高素質、高專業性的教師都更愿意在城鎮學校任職;對于農村學校而言,由于其所處地理位置占據劣勢地位,且農村學校的薪酬遠遠低于城鎮,不能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大的發展平臺,使得高素質教育人才流失嚴重,師資隊伍的組建和發展與城鎮學校形成很大差距。同時,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中教師的職稱比例也不平衡,由于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農村教師通常很難晉升中高級職稱。此外,很多農村學校的教師專業結構缺乏針對性,負責主干學科教學的的教師通常還需要兼職教音樂、體育、美術等科目,不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三、推進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策略
(一)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體作用
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面臨著諸多阻礙和挑戰。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對公共教育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加強政府各部門的責任意識,明確各機構的職責義務,合理規劃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完善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結合各方面力量,加快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進程。此外,政府要完善對教育部門的監督機制,由省級政府部門對全省城鄉義務教育的推進情況進行考核,督促地方教育機構的工作開展,提高教育機構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縣級行政部門也要加大對教育機構的監督力度,對縣下義務教育學校的建設進程及時提出完善意見,借助政府的力量,實現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3]。
(二)加大中央和省級政府的財政投入
針對當前城鄉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不平均和教育資源浪費的問題,政府部門應該建立合理的資金保障制度,加大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注力度,合理分配城鄉義務教育的財政資金;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財政支持,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的標準化建設,為縮短城鄉義務教育質量差距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尤其是對于中西部的貧困地區,政府部門應該設立針對性的補助機構,緩解地方資金支出壓力,從現實角度入手,改善農村義務教育缺少財政支持的現狀;此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完善對義務教育經費的管控體系,保障政府的資金支持能夠落實到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中,避免資金爭奪、擠占教育經費的現象發生。
(三)優化師資配置結構
針對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配置不合理現象,首先,教育部門應健全對教師的激勵機制,對于在貧困地區任職的教師,政府部門應該設置針對性的獎勵和補貼,一方面保障貧困地區教師基本的生活補助,另一方面通過適當的獎勵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制定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對于長期留在農村任教的教師,應根據其對于農村學校義務教育所作出的貢獻比來調整待遇補貼,解決農村學校高素質教育者流失嚴重的問題;再次,使城鄉教師的編制標準趨于一致,在潛移默化中落實農村師資配置的改善。開展“特色教師”的培養計劃,針對農村學校音、體、美教師匱乏的現象,加大對教師的針對性培養和輸出;最后,與當地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開展農村教師的定向培養工作,通過政府扶持等策略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學校實習。政府部門應撥出相應的款項支持農村教師專業培訓,提高農村教師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而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教學質量[4]。
四、結語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提高義務教育的整體教學質量,這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助于加快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推動社會穩定發展。由于城鄉之間的資源儲備、經濟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義務教育建設呈現出不平衡的現象。要縮短城鄉教育資源差距,實現城鄉義務教育的公平性,我們就必須采取合理的措施轉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方式,充分發揮政府的主體作用,加大政府部門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財政支持,優化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配置結構,從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均衡分配的角度,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豐. 基于財政視角的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2]姚永強. 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式轉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陳祥東. 城鄉義務教育均衡中的政府職能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5.
[4]李軍超. 政府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制度邏輯[D].華中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牛佳 (1986.4-),女,漢族 ,陜西榆林 研究生學歷 工作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教育學院】